李 梅 马育琴
“现在办丧事再也不用操心摆多少桌、收多少礼,新风礼堂里简简单单一场仪式,反倒更显对老人的心意。”7月28日,息县龙湖街道尹湾社区居民张磊的这番话,道出了淮河之畔殡葬习俗的悄然变革。近年,息县深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文化浸润多管齐下,让厚养薄葬的理念落地生根,文明新风正沿着淮河两岸徐徐绽放。
党建引领构筑改革根基,让简办新风拂面而来。息县构建起“县委统筹、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县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倡议书,利用宣传栏、广播等传统载体与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成宣传矩阵。5期宣传栏、100余条标语、350条乡村微信群文明信息,让移风易俗的声音传遍城乡;本地网红“牛厂长”创作的27条原创短视频,以贴近乡土的叙事风格获数十万人次点赞,更让新理念随屏幕光影走进千家万户。而创新打造的25个“新风礼堂”和“孝善大食堂”,成为遏制大操大办的“文明驿站”。以龙湖街道尹湾社区为例,其通过“邻里议事”平台,将殡葬改革纳入基层协商议题,形成“街道—社区—网格”多层级议事体系,让群众在共商共议中凝聚共识,推动陈规陋习破冰除弊。
在党建引领筑牢基础的同时,典型引路更凝聚起改革合力,让厚养薄葬理念沁入人心。“乡村光荣榜”上的50余位先进典型,是息县殡葬改革的鲜活注脚。评选中将“厚养薄葬”纳入标准,通过村村响广播、新媒体平台传播他们的故事,浏览量超3000次。中国好人杜强、文明家庭夏义高户等榜样的涌现,更让“学习好人、争当好人”成为社会热潮。此外,300余场“饺子宴+”活动,将文明理念包进滚烫的饺子里。改革示范户围坐畅谈亲身经历,小品表演穿插其间,义诊义剪温暖相伴,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理解“厚养”才是真孝、“薄葬”方为新风。
典型的力量持续发酵,文化赋能则让新风润物无声,让正气充满息州大地。县文化馆组织创作《移风易俗树新风》快板书、《婆婆也是妈》情景小品等原创文艺作品,依托“文艺下乡”工程,组建文艺轻骑兵队伍,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巡演10余场,累计观众2000余人次;3部公益广告在融媒体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千余次,320个行政村的“村村响”广播,让移风易俗之声朝夕相伴5万余村民。
如今的息县,从礼堂里的简办宴席到墓前的一束鲜花,从饺子宴上的暖心话语到短视频里的乡土故事,文明丧葬的新风正沿着淮河两岸蔓延,绘就出一幅“厚养传家久,薄葬风气新”的和谐画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