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怡 张 豪
盛夏时节,平桥区洋河镇小洋河村和苏双楼村的葡萄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错落有致的葡萄架下,一串串饱满圆润的果实如同彩色的玛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乐章。
走进葡萄园,百余亩的种植基地里,阳光玫瑰青中带黄,果皮薄如蝉翼,轻轻咬下,清甜的汁水裹挟着玫瑰香在舌尖绽放;夏黑紫黑发亮,果肉紧实,甜度达20度以上;巨玫瑰则像裹了蜜的红宝石,入口满是浓郁的果香。
这份丰收的喜悦,源于科学的种植理念。葡萄园与农技站所建立长期合作,搭建起“专家+技术员+农户”的技术体系。从春季疏花疏果到夏季病虫害绿色防控,从土壤墒情监测到水肥精准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指导。
园区还引入物联网设备,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照、湿度,确保葡萄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如今,这里的葡萄不仅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
丰收的果实,正通过多元渠道走向市场:园区门口的直销点每天接待游客超50人次,直播带货的线上订单销售额突破8万元,与信阳、驻马店等地的20余家商超签订了直供协议。“现在不仅能自己摘,还能快递到家,昨天刚发的货,今天亲戚就收到了。”来自信阳市区的游客李女士边装箱边说。
葡萄丰收了,也让周边农户尝到了甜头。园区常年雇佣20余名村民务工,采摘季临时用工50人,人均月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小洋河村村民张玲算着账:“在园里剪枝、套袋,一年能挣个万把块,家里的地还能种点庄稼,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近年来,洋河镇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延长葡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成为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甜蜜密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