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真正实现“我的用药我做主”


市医疗保障局为药品追溯码构建起全流程智能化监管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李 凯)医保基金作为百姓的“救命钱”,其安全监管始终是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日前,市医疗保障局以药品追溯码为突破口,为全市用药安全配上了一把“数字钥匙”,构建起全流程、智能化的监管新模式。

据了解,市医保局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三会三访”机制,即密集召开专题座谈会、技术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组建技术团队深入一线指导、定期调度、实时答疑,形成“问题即时响应——专家集中攻关——政策精准落地”的闭环管理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428家定点医疗机构中,已开通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应用平台420家,占比98.13%。其中三级医院追溯码结算率达71.06%,二级医院78.36%,一级医院67.33%,累计上传省平台数据876.26万条;1120家定点药店实现100%覆盖,结算占比67.55%,上传数据22.1万条,整体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现在这把‘数字钥匙’已在我市全面铺开。参保群众在定点医药机构购药时,只需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支付宝或微信扫描药盒上的追溯码,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信息即刻呈现。”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若发现重复扫码记录或查询不到信息,该药品极可能涉及“串换销售”“回流药”等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可当场拒付并举报,真正实现“我的用药我做主”。

此外,市医保局依托追溯码大数据分析,建立“智能筛查——精准核查——分类处置”监管机制。针对国家医保局反馈的疑似问题数据,迅速锁定143家涉事药店,通过调取进销存系统、比对采购凭证、实地核查等手段,查明60家药店存在违规行为,追回违规资金4221.42元,对1家药店作出行政处罚,19家涉及行业规范问题移交药监部门处理。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持续深化“数字+监管”创新实践:一方面完善追溯码与医保结算系统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药品流通“黑名单”制度;另一方面加强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网络,用科技手段为百姓用药安全保驾护航,奋力书写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阳答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