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共享清凉 共守文明


李 浩

盛夏酷暑,纳凉成“刚需”。今年,信阳19处纳凉人防工程,敞怀迎客。值得深思的是,这些空间已从单纯的“天然空调间”蜕变升华——部分避暑纳凉点除了备好休闲桌椅、报纸杂志、防暑药品外,还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展演、体育休闲联谊比赛、健康义诊等。

不仅“凉快”,还更“全能”,纳凉点赢得群众认可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的温度,就藏在“想得多一点”的巧思里。这种巧思,体现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里,是专门开辟的阅读角,是摆放的运动器材,是避暑药品和棋牌桌椅。正是这些细节叠加,汇聚成市民“用脚投票”的认可与好评,彰显了城市可触摸、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在便民利民上作出更多有益探索,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然而,凉爽宜人的公共空间越是火爆,越需提醒参与者,莫要因纳凉,丢了文明。开放舒适的纳凉环境是公共财富,其良好运转离不开每一位使用者的自觉维护,恪守“公地”与“私域”的边界,既是对提供纳凉环境主体的最大尊重,也是对自身文明素养的一种检视。作为普通市民,享受这份“夏日福利”的同时,也要保持感恩与自律:请将手机音量调低,莫在安静区域大声谈笑;请将随身物品带走或置于规定位置;请自觉将垃圾投入指定桶内,莫要乱丢烟头果壳污染环境;请爱护公共设施与图书,轻拿轻放。

凉爽空间共享,文明秩序同行。唯有所有参与者的双向奔赴,方能将这份“夏日福利”呵护为城市文明的动人风景线,让清凉持久绵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