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办得好不好,群众笑脸是标尺”


徐 铭 冷 鹏

“红烧肉软烂入味,比自己烧的都香!”7月17日临近中午,72岁的程奶奶坐在浉河区老城街道义阳社区食堂里,面前的餐盘中盛着两荤一素。

食堂里,方桌旁几乎坐满了人。不少老人或三三两两围坐,或静静品尝着佳肴,饭菜的热气氤氲间,家常话也热络了起来——说着天气,论着菜价,分享着生活中的琐碎温暖。

“下楼几步路,花几块钱,这热乎饭可算解了咱老街坊的大难题!”家住老城街道胜利南路的张大爷放下碗筷,向社区食堂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针对高龄、孤寡、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老城街道依托辖区餐饮店在胜利南路和义阳社区新增2个社区食堂,同步设立环宇、中山、滨河轩3个老年助餐点,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品尝到幸福滋味。

“我们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通过与养老服务公司签订助餐协议,由专业团队提供配餐服务,让‘舌尖上的关怀’有了真保障。”老城街道宣传委员李均祥笑道,老人们如今不仅能吃到荤素搭配的热乎饭,还能享受专属用餐优惠,助餐点日均服务老年人近百人次。

“社区事,无小事。大伙儿盼安全充电,我们就加速铺开充电桩;邻居们想开窗见蓝天,咱就抓实油烟净化。”看着就餐群众的笑靥,李均祥补充道,该街道在推进“暖心饭”的同时,不断回应着居民对便利和宜居的新期待:主动对接为7个小区安装充电桩,目前人防五号院、樱桃园小区已投入使用;组建分队对辖区263家餐饮门店开展全覆盖油烟检查,均规范安装并使用油烟净化器,守护了居民的“开窗自由”……

据悉,浉河区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拓展,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笑脸是标尺。”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尚孟娟表示,该街道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以精细化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让基层治理的根基在持续为民服务中扎得更深、更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