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天气·生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大热天给点儿“冷知识”——

副热带高压是个什么“压”


本报记者 张方志

7月以来,信阳的天空仿佛被无形的熔炉笼罩,连续多日37℃以上的高温炙烤着大地。这令人焦灼的酷暑背后,那无形却威力巨大的“操控者”,正是气象学上赫赫有名的“副热带高压”。

若您经常关注信阳市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对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副热带高压究竟是个什么“压”?它的成因及影响又是什么?

据气象专家介绍,副热带高压是地球大气环流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它大致盘踞在南北纬30度附近,其核心成因可追溯至哈得来环流: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当这股暖空气行至副热带纬度时,会逐渐堆积、冷却并下沉。这一持续下沉的过程,犹如在副热带地区上空安置了一台巨型空气压缩机——空气被压缩增温,在地表附近形成强大的高压系统。夏季时,它便如膨胀的巨人般向西北方向伸展,牢牢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挥之不去的“高温制造机”。

在副热带高压统治下,大地往往面临严峻考验。其核心区域的下沉气流如同巨大的“热盖”,不仅强力抑制云雨生成,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压缩空气,使气温急剧攀升。与此同时,晴朗无云的天空让太阳辐射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加剧地面升温。如我市上周这般的高温煎熬,正是“下沉增温”与“晴空暴晒”双重效应叠加的结果。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副高边缘带来的偏南暖湿气流使空气湿度居高不下,高温与高湿联手,使体感温度远超实际数值——人如置身巨大蒸笼,闷热难当。此外,副热带高压对水汽的阻隔还常导致久旱无雨,使城市供水与农业生产承受双重压力。

由此可见,副热带高压绝非普通的气压系统,它是地球精密热力循环的产物,是炎热夏季的“幕后导演”。理解其生成机制与威力,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探寻,更是我们科学应对酷暑、积极调节生活的起点——当高温警报拉响,我们便知那无形的“热压”已至,须以更充分的准备守护自身与城市的清凉防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