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成水)“摘下的不仅仅是一块块牌子,更是摘掉了压在基层干部肩上一项项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轻装上阵,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干事创业、服务群众!”近日,谈起“摘牌减负”,潢川县隆古乡隆古村支部书记段长春高兴地说。
近年来,针对基层组织挂牌数量多、形式多、虚名多等加重基层负担的各种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该县持续规范村级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为基层“松绑减负”。县纪委监委履行监督专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编制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规范村级开具证明事项26项,取消不应开具证明事项9项。对照村级组织工作职责事项和村(社区)工作准入事项,采取“纪委专责监督+职能部门监管”模式,对使用不规范标牌、同一机构重复挂牌等问题进行规范,确保多余牌子“应撤尽撤”,在前期规范清理1443块牌子的基础上,又清理不规范标牌291块。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通过乡镇(街道)纪(工)委就近监督,纪委监委机关纪检监察室抽查监督模式,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等,解决基层标识标牌杂乱多、基层组织“滥挂牌”等形式主义问题。着眼常态长效,完善联动督导机制,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对规范村(社区)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治理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12次。对清理工作落实不力的天驹社区支部书记杨某谈话提醒处理,确保基层“清牌瘦身”取得实效。
“牌子减下去,服务提上来。我们还积极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以刚性规定明晰基层工作事项职责,合并、精简不同部门的重复性、机械性、无效性烦琐工作,剔除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并常态化开展挂牌清理工作‘回头看’,彻底清除‘滥挂牌’现象,让基层干部可以腾出更多精力为群众服务。”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