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曾亚芳
“往年一到油菜丰收季,晒油菜籽就成了大难题。家里那点场地,根本施展不开,晒粮还得时刻盯着天气,就怕一场雨让一年的辛苦全泡汤。今年可不一样喽,村部广场成了咱们的晒场,宽敞又安心,真是帮了大忙!”5月18日,在新县陡山河乡李湾村的村部广场上,村民叶继发双手熟练地翻动着油菜籽,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
当下正值油菜收割季,晾晒却成了农户们的难题。场地不足、天气多变,让丰收的喜悦蒙上了一层阴霾。李湾村“两委”迅速行动,将近千平方米的村部广场临时“变身”公共晒场,为农户解了燃眉之急。
为确保晾晒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村“两委”提前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对广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理,并根据油菜籽的晾晒需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多个晾晒区域,为农户们打造了一个整洁、规范的晾晒空间。同时,创新性地推出了“预约制”,根据农户们的实际需求,动态分配晾晒时段和场地,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防止了因场地争抢而引发的矛盾。
“以前晒油菜籽,满村找地方,现在家门口就有晒场,省心又省力!”村民宋传山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
晾晒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穿梭在晒场间,帮劳动力短缺家庭搬粮、助老年人翻晒,还通过应急广播、微信群实时推送天气信息,为晾晒安全保驾护航。
“村部广场平时是文化活动阵地,农忙时就化身‘金色晒场’,服务群众生产,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村党支部书记廖祖莲说道。
据悉,陡山河乡政府正统筹全乡闲置资源,拓展公共服务功能,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这一系列举措,既破解了晒粮难题,消除了道路晒粮的安全隐患,又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未来,陡山河乡将持续聚焦群众“关键小事”,以务实之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乡村振兴的“丰景图”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