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第七中学 北斗星文学社 郭博达
信阳前依贤山,后傍浉水,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宜居城市。在贤山有一座“抗日战争信阳战场旧址”纪念碑。我辈后生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周末,父亲就职的师范大学举办团建活动——登贤山,谒先烈。父亲特意带上了我,于是我体验了一场别样的旅行。
我们步行从大学启程,浩浩荡荡的队伍向贤山进发,路上的风景我无暇欣赏,一心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
一到贤山口,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有些乔木直冲云霄,有些小草倔强生长,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似乎在向英勇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伴随着大部队进入贤山,周围洋溢着区别于城市的茂盛的绿色,阳光透过树影,映照在山里,形成斑驳的形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爬山对我们这些平时缺少锻炼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好咬紧牙关,坚持前行。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太阳异常狠辣,似乎有意给我们这些登山者一点教训——让你们体会一下当年战士们艰苦斗争的残酷。正当我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老爷爷,头发稀疏,银丝站立,中等身材,身体结实强壮,脚蹬一双军用黄球鞋,手中一条毛巾。笑盈盈地给我打气,“加油!小伙子,坚持就是胜利!”
爸爸趁机和老爷爷聊起了天,我们在大树搭建的天然太阳伞下,坐下休息,蝉鸣在四周不时响起。我们得知老爷爷是一位老兵,已经83岁了,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手臂受伤,打有钢钉。退役后,到老家信阳定居,现在每天都要爬贤山一个来回,已经坚持20余年了。“自己锻炼好身体,不生病,就是对国家作贡献。像我们这些老兵都是国家给出医药费的,我把身体锻炼好,不给国家添麻烦,也算另一种贡献吧。”他感叹道。
最后,他颇具风趣地说:“后生们,这座山还远着呢,虽然不很高,但是有13座峰,用力爬吧!你们的路还长着呢!”说罢,他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慢慢地下山去了。我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产生莫名的力量,一往无前的到达山峰,拜谒了抗日的先烈们。
此次贤山之行所见所闻,让我思绪万千。前有抗日先烈为国捐躯,后有英雄老兵为国纾难。他们为抗日战争和祖国的强大作出了巨大牺牲。而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继续“登山”,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