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聚焦独特文化 解码毛尖魅力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信阳茶乡访茶人


本报讯(记者 周 涛)4月18日,位于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的“周肖同茗”小院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1”频道摄制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信阳毛尖从采摘、炒制到品鉴的全过程,向俄罗斯观众展示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上午10时,摄制组跟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肖兴亮登上屋后茶山,成员们对茶山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肖兴亮一边示范“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一边向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米哈伊尔·波利采伊马科讲解信阳毛尖的历史。米哈伊尔·波利采伊马科咀嚼新鲜茶叶后,惊叹于其苦涩后的回甘。肖兴亮说:“信阳毛尖的独特之处在于‘先苦后甜’,这不仅是一种味觉体验,更蕴含着中国文化中‘苦尽甘来’的人生智慧。”

在茶加工车间,非遗传承人肖珺景展示了信阳毛尖的古法炒制工艺,只见嫩芽在其双掌翻飞间逐渐卷曲成形。米哈伊尔·波利采伊马科在肖珺景的指导下体验炒茶,被铁锅烫了手,一脸疑惑地笑了。“这是需要时间学习和磨炼的,要想茶更香,手掌的温度和力度是‘密码’。”肖珺景说。当得知她的外祖父周祖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亲肖兴亮是中国制茶大师、市级(信阳毛尖)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摄制组对在场的祖孙3人连竖大拇指。随后,摄制组详细采访了肖珺景近年来制茶、卖茶、宣传茶,带动当地乡亲致富的故事。

据了解,此次拍摄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国际推广活动的一部分。4月14日至19日,摄制组围绕古都风貌、自然风光、非遗文化、美食小吃等主题开展为期6天的拍摄活动,向俄罗斯民众生动展示河南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全新业态。信阳以其独特的茶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精湛的非遗技艺成为焦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