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晶晶)“据统计,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0.1万亩,总体上小麦主要病虫害偏轻发生,”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苏东表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安排部署,全力以赴开展监测防控工作,降低小麦重大病虫发生危害,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据了解,去冬天气较暖,近期天气偏冷,小麦生长受天气影响较大,目前我市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适时做好田间管理对产量很关键。
在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麦田里的麦苗迎风摇摆,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从麦播期开始,按照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原则,做到专业化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对达标田进行了防治。”市农技中心植保科科长朱志刚说:“早在去年12月,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就系统开展大规模田间调查。同时,针对植保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微信指导群,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普及防控知识。”
记者了解到,此前我市已下发了《信阳市2025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关于印发<信阳市2025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监测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对全市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技术指导。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4个专家指导组,对各县区小麦生产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召开工作会和现场会25场次,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12个0.72万亩;出动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80多个,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72.11万亩次,平均防治效果在85%以上,有效控制了局部病虫的危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