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李 鸿
“这是个大好事!之前我们这个小区很老旧的,现在基本改造好了,住得很舒心。”昨日,息县淮河街道原息县粮食局家属院内,退休老干部王海亮欣喜地说。王海亮是该小区的“原住民”,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对这个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王大爷表示,一个基础设施老化的旧小区,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改造后的小区环境非常舒适。
据悉,自全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息县住建局始终立足小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居民的实际改造需求,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以城市提质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仅将这一工程视为民生之基,更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深得民心的幸福工程,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共绘新篇。息县住建局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局,构建了“党组统筹+专班推进+部门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联合街道、社区及管线单位,成立了攻坚专班,并印发了《息县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区一策、挂图作战”的战略部署,确保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提升效能。面对老旧小区“点多面广、基础薄弱”的复杂局面,息县住建局采取了三步走摸排策略,即“先摸底、再设计、后实施”。对5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建立了详尽的“问题清单+需求台账”,梳理出管网老化、违建丛生等12类共性问题,并据此制定了“五年改造计划+分批次推进”的清晰路径。针对零散小区改造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街道片区化改造”模式,将12个分散小区整合为3个片区项目,实现了统一设计、招标和施工,审批效率提升了40%,施工周期缩短了25%。
多元投入,共建共治,激发动能。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老旧小区改造的瓶颈问题。为此,息县住建局积极探索出了“上级争、财政补、企业投、居民筹”的多元筹资模式。紧盯政策窗口,累计争取上级资金9657万元,占总投资的56%;同时协调水电气信等企业出资约360万元,完成了12.6公里的管线改造。在引导居民自筹方面,通过政策宣讲,让居民深刻认识到出资与受益的紧密关系,激发了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息县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53万平方米的老旧建筑穿上了“保温衣”,3892户居民告别了“破旧楼”和“漏水烦”。同时,还打造了28处“邻里花园”和“文化长廊”,让昔日“脏乱差”的角落变成居民休闲的好去处。群众的口碑不断提升,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的满意度测评达到了92.6%,多位居民自发送来锦旗,感慨地说:“改造改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老房住出了新幸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