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玩转算法方得 文旅更好前景


周 涛

这个春天,文旅行业迎来一场变革:DeepSeek等AI平台宣称能在3秒内生成覆盖全球300个城市的旅游攻略,这种技术突破让传统旅游规划方式黯然失色。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70%的游客开始依赖AI规划行程,这一数字背后,是算法对文旅行业的深度重构。

AI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应用,首先带来的是效率的飞跃。传统旅游规划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现在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这种效率提升不仅体现在时间成本上,更体现在信息整合能力上。然而,这种效率提升也并非没有代价。旅游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景点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人流状况等数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算法更新往往存在滞后性。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的发言直指AI的局限:“AI可以成为高效的翻译官,但永远无法替代人类导游眼中的星辰大海。”这句话道出了文旅体验的本质:旅游不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情感的交流。人类导游能够捕捉游客的微妙情绪变化,能够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讲解内容,能够通过眼神、语气、肢体语言传递文化的温度,这是AI难以企及的能力。

因此,在算法与文旅的融合中,我们不能忽视人文关怀,也不能因坚守传统而排斥技术创新。面对AI技术的冲击,文旅行业的未来在于找到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点。一方面,我们利用算法优化文旅资源的配置和推广;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导游的培养和支持,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协同算法,为游客带来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旅行。

笔者认为,沉浸式体验依然是未来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AR、VR等技术,游客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但这些技术应该服务于人文价值的传递。我们既拥抱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又守护文旅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人性温度,才能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与心灵的对话。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