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童 王红霞
3月5日,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连赟老师正在给培智部阳光班孩子上课。
“老师,我学会了。”一个小女孩带着一脸自信向连老师报告,“让我来表演……”
小女孩很激动地表演,可她除了挥舞双手之外,无法对照音乐的一二三伸出手指。连赟一直微笑地看着她,嘴里不停地说“好棒”,结束时伸出右手大拇指在她的眉心轻轻点了一下,又将脸靠近她的头发亲了一下。
这段手操舞连赟已经教了两三天了,她一直微笑着反复示范,一边表扬孩子在前面做操,一边耐心地在后边默默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动作。
“他们很多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把他们当作幼儿看就会有耐心了。”连赟说,“看到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很愉快。”
一转眼,连赟从事特殊教育17年了。
“我大学学的就是特殊教育专业,刚开始教的是聋哑儿童,所有的沟通都用手语动作一点一点地教……”连赟说,“后来学校让我培智时,我有点迷茫,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投身其中,这一干就是整整14年,并且一直担任班主任。”
刚开始,课堂纪律对于这些特殊孩子来说犹如无物,教室里时常吵吵闹闹,连下课起立这个动作都要教学两周……
“不能抱怨更不能嫌弃。”连赟说,“有的孩子甚至不能自理,他们的情绪动作大多需要老师来猜,耐心地反复交流。”
凭着无私的爱和无尽的耐心,连赟整天和这些特殊孩子待在一起。她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们课堂纪律,用“消失的饼干”等游戏带着、引导孩子们参与其中,手把手教他们生活自理技能。
开学后半个月,经过连赟耐心教育,大多数孩子课堂上能安静听课了,多数孩子还能做一些简单的手操舞。
无论是对小学一年级还是高中三年级的孩子,连赟一直像幼儿园老师一样。下课时,她会细心地提醒学生上厕所、喝水;吃饭时,她会提醒孩子们吃慢点;天冷时会让他们穿上衣服……
连赟说:“从事特殊教育很苦。普通孩子一遍就能学会的,我常常要教上几遍、几十遍,甚至更多。对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爱。”
长期的爱心和耐心,换来了让连赟骄傲的感动。那些曾经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在她的耐心教导下,学会了自理和关心他人。
今年元旦前,连赟她感冒了,孩子们纷纷提醒她戴口罩,上课之余多数孩子起身给她让座,还有孩子跑到她身后为她捶背……说这件事时连赟一脸幸福。
临行时,特教学校汪副校长对记者说:“连赟是80后的大学生,她是一位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曾获得省级特殊教育精品课一等奖,省级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连赟老师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用爱与耐心为特殊孩子铺就成长之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