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迎春俏梅香


周传奇

冬寒未尽,春信已至。春风还未吹绿江南,在豫南郊野百亩梅园里,一树树颜色艳丽的梅花竞相绽放,洋溢着五彩,荡漾着芬芳,蔚为壮观,预告着“梅花盛开迎春来,踏春赏梅正当时”的喜讯,诚邀各方游客邂逅一场诗意的赏梅之旅。

周末,春日暖阳,三五好友,慕梅前往,赏花人络绎不绝。踏入梅园,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尘世遗忘的仙境。百亩梅花竞盛开,暗香浮动春意浓。成片的梅林映入眼帘,朵朵梅花如雪似霞,如云似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瞬间驱散了身心的疲惫;鸟儿在枝头花丛中穿梭,清脆啼鸣……如痴如醉的游客们,有的身着汉服穿梭梅林,与娇艳的梅花合影留念,镜头随意定格,“人面梅花相映红”的诗意瞬间,皆是春日限定的浪漫大片;还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主播,传送给网上万千“粉丝”,共赏梅韵,共品春意,留存自然馈赠的雅趣。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在二十四番”。蜡梅开后绿梅来,傲骨红梅次第开。料峭春寒花未遍,不显山不露水的红梅悄悄地打苞,相思豆般颗粒,饱满圆润,红得发紫,近似胭脂色。渐渐地花苞变大,颜色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变淡,由深红变淡红。最后在不经意间绽放枝头,花型五瓣,若仙子裙袂,飘飘下凡。一树树彤云,一树树流霞,一树树灿烂,美不胜收,让人顿生欢喜,惹人怜爱。

我爱赏梅,寻其味、观其色、品其韵。传统文化中,梅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难怪古今无数文人雅士为梅倾倒,并为后世流传许多诗篇、画作和赞歌,让人沉醉。据我所知,陆游是最喜欢梅花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近百首梅花诗,堪称咏梅高手。类似的名篇佳句,俯拾即是。诸如“梅花吐幽香,百花皆可屏。”“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面对梅的文化密码,不同的人给出各自不同的态度。有人看到了争先,有人看到了独善,有人看到了相知,有人看到了初心不改,有人读懂了自我完成。当然,还有一种振奋,如央视经典咏流传——莫文蔚温情演绎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熟悉而动人的旋律,演唱的就是梅花的坚守,伟人毛泽东对梅花傲雪迎春的赞誉溢于言表,巨人的大手笔气势磅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精神。

梅花,不仅是自然馈赠的春色,更承载着千年文化风骨。这种不屈不挠的风骨和精神不仅在诗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国画的笔力中透出梅花不顾春期,遗世独立,凌霜傲雪的坚韧。每每在美术展中,看到那红梅干湿浓淡的横曳枝干,看似与常木无异,但枝干上点缀的花苞凌寒独自开的性格,以其特有的形色香韵独立人间,给人以温暖、勇气和力量。

梅林之间,品味诗意生活的美好。梅园里,悠然自得地或站或坐,抬头仰望头顶盛开的梅花,一种遗憾和惊喜交替着涌上心头,让人情不自禁地有感而发。我不是画师,无法给出梅花的艳丽神态;也不是艺人,无法雕饰梅花的刚毅风姿。幸运的是,我能用自己笔下的文字来赞美梅花的浓而不艳,冷而不淡的花容,以及梅花高洁不群、坚强不屈、谦虚内秀的精神内涵。

梅园的香,淡淡的,却沁人心脾,那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纯净与芬芳。在这里,您可以放下尘世的喧嚣,沉浸在梅花营造的宁静氛围中,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坚持和力量,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如梅花一般,绽放出生命最绚烂的美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