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莹
走进羊山新区双井街道的肉兔养殖基地,一排排兔舍整齐排列,圆滚滚的伊拉肉兔蹦跳撒欢,村民们正忙着添饲料、清理兔粪。
“以前打工要往外跑,现在在家养兔子就能挣钱!”村民郭大姐一边给兔子喂食一边笑着说。五纪村过去产业单一,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近年来,村里瞅准肉兔养殖市场,成立亿成兔业合作社,建起50多亩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就业。
“咱这兔子住的可是‘空调房’!”技术员李科洋自豪地说。基地采用智能化温控系统,连饲料配比都有科学标准,养出的兔子肉质紧实、供不应求。村里还兴起了“直播带货”,年轻干部变身“卖兔主播”,线上线下齐发力,川渝地区的订单接到“手软”。更妙的是,合作社打通销售渠道,兔粪收集整理后对外售出,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双井的“兔子经”越念越活,双井街道五纪村支书张云说:“咱不光要养兔子,还要打出自己的品牌!”五纪村计划推动肉兔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迈进,提升产业竞争力,还将探索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促进肉兔养殖与种植业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从“靠天吃饭”到“靠兔致富”,双井街道用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肉兔,“蹦”出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希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