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长短剧行业之争 短剧该有“独播”吗?


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的中国微短剧,已超越电影成为文娱产业新引擎,也成为互联网播放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爱奇艺CEO龚宇发言,点名红果短剧在微短剧行业内要求合作方签署排他性协议,抑制行业发展。微短剧行业的竞争规则成为焦点。微短剧市场是否存在独家合作模式,2025年的短剧行业又该如何在竞争中实现良性、持续发展?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用户规模5.76亿,占网民总数的52.4% 。数据背后,是用户对“短平快”内容的强烈需求:单集1-3分钟,强冲突、快节奏的叙事模式,精准契合碎片化消费习惯。

前文被指的红果短剧因崛起迅速,成为行业黑马,这与其免费模式叠加精品化内容的双重策略不无关系。在其“精品化”路线指导下,前有聚焦历史文化、非遗传承的《重回永乐大典》《锦衣巷》;后有春节档《好一个乖乖女》《墙外桃花墙内血》等百余部多题材短剧同时上线,共收获193亿的总观看量。凭借“流量+品质”闭环,红果推动短剧向精品化转型,最终赢得市场。同时,“免费观看+广告分成”模式又降低了用户门槛,精准覆盖了微短剧受众。据悉,该平台累计分账破千万元的版权方已超过20家。

与此同时,长视频平台也在加速入局短剧赛道。腾讯视频打造微短剧品牌“十分剧场”,成绩喜人;优酷被爆计划将长剧集数砍至8集,试图“无痛转型”;爱奇艺也曾推出“微剧场”“短剧场”。可以预见,长视频平台的加入,理应让微短剧市场从单一的流量争夺转向内容创新、制作升级与商业模式并重的生态竞争,从而迸发出全新活力。

被指抑制行业发展的排他性协议,又指的是什么?是否会影响行业发展?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导演王树曾参与过多部热门短剧的拍摄和制作。他认为:“当下,头部平台正在纷纷加码原创内容的投入,以独家定制、联合开发等模式打造差异化体验。平台间的角逐焦点,应从粗放的规模扩张转向对内容深度的精耕细作。”出品人杨晓帆亦认为,“只有构建保护与创新并重的版权生态,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唯有如此,优质内容方能持续涌现,创作者获得合理回报,最终实现用户、平台与产业的多赢格局。”

某资深短剧制作公司负责人表示,“短剧行业是从去年才有的IAA(免费模式),在此之前都是IAP(付费模式)合作。我们与红果签的是IAA,但与爱奇艺合作的是IAP。如果不想独家,就可以签IAP,只是分账系数低一些。”

目前,短剧市场仍处高速成长期:拼多多“免费剧场”以零成本观看抢占下沉市场,快手短剧凭借《长公主在上》等大热短剧稳固用户基本盘,河马剧场月活增速达199%。短剧的爆发,本质是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投票。把话语权真正交给观众,唯有回归“内容为王”的共识,行业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 (据新华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