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回到老家看玩灯


邹晓峰

我离开家乡25年,由于工作的原因,25年没有回老家过一次灯节。今年正月十二,我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豫南老家农村,准备同老爹和兄弟们一起过一个欢喜热闹的灯节。

我家住在光山县白雀园镇,老家春节到正月十五,有着玩灯的习俗,每家每户都有扎旱船、玩旱船的喜好!

玩灯也称为玩旱船,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它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裙。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红花和彩灯。美观大方,设计巧妙。

正月十三,全家人吃完晚饭,我就听到了“嚓嚓嚓,咣咚咣”的锣鼓声音。锣鼓声是那么的熟悉、悦耳……

全家人听到外面锣鼓渐近的声音后,都说这是玩旱船的来了。

这次玩灯是隔山尉湾村民组到咱湾的。我提着照相机便向门外跑去。这时,旱船在锣鼓队的伴奏下,已经走入了邻居二叔的家门口,船中坐着一位脸上打着淡红色脸蛋、身着红花衣的中年妇女,乘船的是一位老翁,他头戴旧草帽,左手拿着一把扇子,右手拿着桨(一根约两米左右带彩的竹竿)。 随着锣鼓队的敲打和划桨人的节奏,坐船的那位中年妇女手扶船厅,舞动着船身,扭来扭去,唱起了富有乡土气息、祝福风调雨顺的小调。唱词多望风采柳,即兴发挥,幽默、诙谐、向上,为当地节日村头门前最为逗乐看灯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记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正月玩灯,就同玩灯和看灯的大人一起跑,一跟就是好几个村民组,有时深夜才回家,也不觉得累。其实,那时候我还听不懂玩灯小调的意思,只是看看热闹,感到好玩。

我十八岁那年离开了家乡,后来每年偶尔回家住过三两天时间,就匆匆地离开了。所以,从此后再也没有看到家乡玩旱船的场面。

这天夜晚,我和爱人跟随在旱船的周围,这次回老家看灯,不仅使我听懂了《望郎》《回娘家》等小调唱词的含义,而且让我收获了近百张珍贵的照片,这就是家乡代代传唱的非遗文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