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天气·生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三九”马上到 养生很重要


本报记者 张方志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意义。我们所知道的以“三”为开头的成语就有很多,如:三皇五帝、三公九卿、三生有幸、三纲五常、三教九流、三山五岳……总之,不胜枚举。

而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季节上与“三”有关的知识——“三九”,因为本周三,我们就将迎来这个特殊的时间段。

众所周知,在我国素有“数九寒冬”的说法,就是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具体数法就是从冬至当天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三九”,顾名思义,是第三个九天。那么“三九”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谚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三伏”,最冷的时期则在“三九”。“三九”时最冷,这是“三九”的最大特点。据气象专家介绍,“三九”之时,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最大值,所以气温会降到最低。同时,“三九”前后,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也发展到极盛阶段,强冷空气的频繁入侵自然造成气温低下。

手都不愿伸出来的最冷时节,“躺平”不动当然很好,但是“三九”时节也需要通过多动多锻炼身体来进行养生,毕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有言在先嘛。中医认为,三九时节,人体内阴气最盛,如果疏于锻炼,体内会积阴致病,“不动如钟”得不偿失。所以,即便是“三九”时节,也要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运动祛除体内寒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状况。

“三九”时节的养生在动也在补。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那么用什么来补呢?当然是食补。“三九”时期人体凉燥滋生,该吃点滋补的东西润润燥。此外,应适当吃些温补的东西,驱赶寒气抵御疾病。日常饮食也可多食炖菜,这一点咱们信阳人非常拿手。闲暇之时,邀三五好友,上点“硬菜”,笋子炖猪排骨,抑或是胡萝卜炖羊肉,热气腾腾之下,围炉而食至面红耳热,不亦乐乎。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