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菲娜)背街小巷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里子”,也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考场”。近日,市城市管理局召集城管系统盯守责任人、13个重点街道相关负责同志召开了专题部署会,对中心城区背街小巷、人员密集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秩序盯守工作开展作了安排。会后,盯守责任人与联系街道进行了对接,各路段日常巡查已与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并轨展开。
不仅如此,针对群众反映城区部分背街小巷清扫保洁有盲区、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市城管局组织市区市容、市政、环卫管理等相关部门,并延伸至部分街道、社区开展调研,对现有的监管、巡查、管护机制进行了会商分析,本着减少与基层工作交叉,实现全覆盖动态监管,制订了《中心城区背街小巷、人员密集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秩序巩固提升盯守工作方案(试行)》,建立“联系包保巡查盯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微烦心事,打造里外一致的城市环境。
同时,市城管局从局系统共选拔科级干部、党员80人,对中心城区核心区域13个街道113个社区的420条背街小巷、32个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定人定责,对标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通过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日常巡街、联系社区党员“扫街”、科级干部每月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交办整改、跟踪复核、归类分析、规范日常,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服务意识,推动城市管理问题由接诉办理向未诉先办转换,以期巩固提升环境卫生秩序,让城市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表里如一,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据了解,市城市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开门整治”,一方面通过邀请座谈“听”、实地走访“问”、工作摸排“找”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一方面对12345市长热线、数字城管交办案件以及网民留言所反映的热点问题系统分析,找准城市管理的短板弱项和盲区,找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解决“小切口”的具体问题入手,向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发力,进而完善一套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规范促进、巩固提升一个领域工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