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力
乌头尖外万山重,谷底盘回一卧龙。
石列如鳞伸角鲤,溪明照影听禅钟。
嶙峋足下深幽处,隐约耳边均逸踪。
到得此中欣取景,至多机绝道情浓。
龙潭峡谷
立冬过后第二天,冒着滴滴答答的冬雨,在新县卡房乡常务副乡长郑天翔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对湖湾村所在地的龙潭峡谷进行了一次雨后探访。
卡房在革命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卡房乡位于新县西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核心区域。这里留下了众多革命史上的“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里诞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在这里创作并传播,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纪律战歌;红军第一个便衣队训练班在这里举办,为以后的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此外,卡房乡还保存了丰富的红色革命旧址和遗存,如沈泽民墓、卡房暴动纪念碑等,这些遗存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着当今的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千流竞出,一脉潜通,卧闻溪下百年缘分满;
碎影风摇,悬台日照,坐想石前三世未知多。
卡房的自然景观则以滴水涯瀑布和杜鹃谷为代表。而胡湾村依山傍水而建,门前流水潺潺,屋后古木森森的“中国景观村落”刘咀。这里有许多如百年以上的红檀、枫香、麻栗等古树约20余株。还有胡氏公祠、古井、古街道、古石拱桥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群。
落日熔金,连绵百里的森林在初冬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树木葱郁,秋天的色彩变化尤为明显,金黄的叶子与深绿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虽然已是初冬,但仍是秋日的景象。卡房特有的青松,麻栎,枫树,银杏各自呈现着不同的色彩,将龙潭大峡谷点缀得更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行走在峡谷间,如同置身画中,层林尽染,秋景绚丽多姿。
龙门横水断,凤阙压山来,百尺翠微迷鸟路;
涧下濯尘缨,林间消俗气,一条银瀑泻天河。
龙潭峡谷的龙涎潭以其从不干涸的水流而著称。峡谷中的清泉清澈透底,小溪和碧潭潺潺流淌,水下的石头争相斗艳,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龙潭峡谷属北温带季风气候,由青色石英砂岩组成。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青岩绝壁、飞瀑幽潭、狭沟深谷、奇石绿荫共同组成了世上罕见的山水画廊。尤以龙门潭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巨龙在水面张望,有的像手掌在潭面上挥手欢迎,还有的像青蛙捕食、鲤鱼嬉戏、乌龟爬行。走进巨石阵,你会发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石头不仅形态奇特,还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