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用心写出人民的心声


——两首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杨 健

“只要用心创作,歌曲就能够传播出去,只要写出人民的心声,歌曲就能够流传开来。”这是张道敏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谨严律己、言信行果,一生创作了300余首作品,杖朝之年仍笔耕不辍,笃行不怠,为学校创作校歌,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为基础音乐教育做普及工作。这里仅把张道敏先生的《天上银河落太行》和《请到信阳来》两首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那是1974年的一天,信阳市委要求信阳市文工团,组织围绕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32周年进行文艺创作,时任信阳市文工团创作员的张道敏正在翻阅资料,看到1969年7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的《林县人民十年艰苦奋斗 红旗渠工程已全部建成》的文章,报道林县已由不到1万亩面积的水浇地扩大到60万亩,历史上“水贵如油,十年九旱”的林县,变成了“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富饶山区。被报道深深感动的张道敏找到同创作室的词作者李振华,商谈共同创作一首歌颂修建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英雄的歌曲,以表达此时的激动心情,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一首传世佳作应运而生。为了体现战天斗地、不怕牺牲、创造人间奇迹的林县人民的大无畏精神,反映“人间天河”的壮举,受唐诗“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启发,把歌曲命名为《天上银河落太行》。后由彭修文配器并指挥,录制了由河南省歌舞团许秀珍演唱的独唱版和中国广播艺术团陆青霜领唱、合唱团演唱的合唱版,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录入于《战地新歌》第三集,成了全国人民歌颂红旗渠精神的经典音乐作品。

1993年,信阳市计划举办第二届茶叶节,需要在开幕式有一首地方风格,代表信阳人民热情好客性格特点的歌曲,这时张道敏先生又找到老搭档李振华先生,希望能共同创作一首歌曲,于是《请到信阳来》由此诞生。一声“鸡公山哟,杜鹃花开”的喊唱把客人从四面八方喊来,用号子的风格把“淮河上的茶船”和“武胜关的茶旗”盛景展现给来客,连续的“请到信阳来,请到信阳来”把信阳人的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由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声动梁尘的演唱,唱出了信阳人民改革开放的豪情,更为歌曲增色添彩。

30多年过去了。“音乐是社会、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反映时代、反映社会、传递爱,饱含着感情的表达。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走下去”。张道敏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扎根民歌之乡这片沃土,潜心研究信阳民歌,不断地汲取信阳民歌元素,把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的源泉,不断用歌曲去表现大别山儿女为建设家乡矢志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不断用歌曲歌颂信阳的红色文化,不断用歌曲赞美信阳的秀丽山水,不断用歌曲歌唱新时代美好的生活。我们衷心祝愿张道敏先生的艺术创作长青。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