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宏
记忆中二十年前的商城老北关,商贩云集,车水马龙,是城关最发达的商业一条街,萧条的东关,冷清的西关,都是北关的小弟。北关虽店铺破小,街面狭窄,但它承载的是几辈人熙熙攘攘购买年货的记忆。风转尘移,北关也终于在城关新建扩建的大潮中凋零,直到这两年重新进行翻建修葺后,才有了丑小鸭到美天鹅的华丽置换。
我是在一个平常的夜里走进新北关的。这两年,商城新建的公园和街巷景点很多,梦幻般的“山体公园”,十里画廊的灌河公园,彩灯迷离的沿河景区,耳目一新的西街小巷,都让人有了很多游览的佳处,不知不觉就忘了还有新北关一直在念念不忘地等我。
头上还是那片天,耳边还是从前刮过的风,只是早已在短暂的惊讶中旧貌换新颜。岂止是“换新颜”,简直是人间天堂的巨变。焕然一新的装饰,古色古香的灰墙,端庄古朴的黑瓦,浑厚简洁的黑梁,砖木混合的店铺建筑,加上两边屋檐上整齐悬挂的红灯笼,把古典的气息和现代的商业元素轻轻氤氲在一起,袅袅弥漫在古街的画梁砖瓦之间,朦胧的夜色也蘸着迷离的灯影,在眉宇间反复缠绵,久别重逢吧?只是街还是那条街,景早已不是那个景。
灯光慵懒,墙梁也慵懒,连同木柱也慵懒,它们都用慢节奏的韵律,把悠闲的气息,一点点着色在你的脚步里,让你尽享慢生活的悠长 ,也把你的目光解放出来,尽情享受古街的淌恍灯影。
一个巷角在夜色中不期而遇。这是一个小小的胡同,不到两米宽,但它却让我倍感亲切。胡同深深,延伸到最里面还有另外几处院落,其中一个院落,是我曾经住过好几年的地方。院子里的琐事和邻居,都像墙角的喇叭花,一朵一朵绽开往日时光。胡同里有一户邻居,家里有一个压面条机,我常常端一碗面,付5分钱,压一份手擀面;胡同边还有一个水井,家人常常提着水桶去洗菜洗衣打水,水井边有一墙蔷薇,蔷薇花一直如家人站在巷角等我归来;好几个邻居让我感觉亲切又遥远,对门有一位范奶奶,一头白发,提着小筐在小学门口卖零食,他的儿子在化肥厂上班,常常半夜回来,开门声咿呀轻响,他娶的媳妇秀气文静,说一口听不懂的四川话;斜对面是一家做熟食的,姓汪,男的高廋个,乐观开朗,每夜拉一辆熟食车去坐摊,他妻子白皙高挑,精明能干,每夜擀面皮包馄饨到深夜 ,我喜欢看她擀面皮,和面揉面擀面翻面一气呵成,桌边带风微微掀起面粉雾,他家的一双儿女也朴实可爱。后来我搬走了,他们也陆陆续续搬走了,二十多年了,再去这个院子,门锁已经锈迹斑斑,窗户上门框上蛛网灰蒙。他们都去哪里了?听说范奶奶的儿子买房子搬走了,姓汪的那个邻居后来出去打工了,他妻子英年早逝,让人唏嘘,儿女各自成家。时光轻剪,往事如韭。所有的回忆,一瞬间恍然如昨又袅如尘烟,只有眼前古韵古香的红灯笼,把岁月静好的光晕点点弥漫。
关起的一扇门里,关着都是憧憬和温情?
街边的亭,明月的影,亭在月下,月在亭里。坐一坐,我们,都是月光。
街边几株廋竹,把摇曳的散影,涂抹一墙的诗意。夜风过来,点点陶醉。
胡同深处的灯红酒绿,伴着白墙青黛的装饰,让街边每一个角落,都潜滋暗长着婉约诗词的种子。
走进新北关,终于走进彼此的梦里,只恐夜深花睡去,我多走走,你来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