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泽鹏
近日,笔者走进平桥“合一木舍”木作工作室,一股淡雅的木香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艺术殿堂。主理人杨荣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块椴木块上勾勒线条,准备雕刻一个小恐龙玩具。
曲线锯来回切割,杨荣手中的椴木块逐渐显现出小恐龙的雏形。她的动作熟练而有力,如庖丁解牛,每一次发力都恰到好处,让人不禁感叹“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接下来,是更为精细的雕刻过程。旋转的纹路,层次的深度,刻刀游于指尖,图案层层尽现,精细于毫厘间,神韵自细微显。
随后,杨荣开始用砂纸对小恐龙进行精细的打磨。硬木逐渐褪去粗粝,表面越来越光滑。在那细腻的纹理中,刻着的仿佛是她心中的山河岁月,是她一生的执着与信仰——用“匠心”打磨细节,让“值得”成为答案。
杨荣用画笔蘸取颜料,细致地描绘着小恐龙的每一寸肌肤。在她的笔下,色彩仿佛有了生命,为小恐龙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会有人说,木头是唯有生命力的材料,从一块普普通通的椴木块,到一座栩栩如生的恐龙木雕,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才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木质作品,以匠之技艺,雕琢时光,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我一直希望能够将中国传统木匠技艺与西方雕刻艺术相结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杨荣如是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一代代工匠对手艺的追求,也是对传承的担当。今后,杨荣亦将怀揣着匠心去传承创新,不断精进自己的木作技艺,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中生发出更长久、更有影响的生命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