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华 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日前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信阳公益人马军和我市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陈耀携手登榜。本报记者昨天分别连线采访了他们。
马军今年66岁,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曾任平桥区天目山林场负责人,现为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他热心公益事业,带头发起、筹建了平桥爱心粥屋,连续9年清晨为环卫工提供爱心早餐。他还连续10年春节期间在信阳东站开展“温暖回家路”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旅客近10万人次;带领志愿者下乡60余次,把价值近200万元的物资送给困难家庭。连续投身公益事业13年来,马军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服务时长超过1.2万小时,带动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此之前,马军曾获得“全国抗洪救灾优秀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志愿者”“信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坚持做谁都会做的小事,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我的人生信念。事实上,帮助的是别人快乐的是自己,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开心。”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荣登‘中国好人榜’,是团队共同的荣誉,我们将继续努力,奉献社会!”
出生于2004年的陈耀,是我市信阳航空职业学院2023级航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今年7月20日上午11时许,暑假在家(新乡市辉县市)休息的他,突然听到有人呼救,原来是一个孩子在旁边水潭落水,孩子的父亲把他推上去后自己因体力不支沉了下去。他立刻跑过去,凭借良好的水性和顽强的意志,先后3次潜入4米深的水底,救出溺水者。筋疲力尽的他后来又和周围的群众、赶来的医生一起进一步施救,成功挽回了小孩父亲的生命。在学校里,陈耀是班长,还是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他的父母在老家经营小餐馆,也是当地救援队的志愿者。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陈耀不仅水性好,还学会了许多急救知识,此前他就有多次下水救人的经历。
昨天晚上,记者微信祝贺陈耀此次上榜,他回复说:“万万没想到的⋯⋯今后要以这个荣誉为动力,以这个荣誉高度要求自己,多为社会做贡献,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多年来,我市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在新时代文明新风培育、发扬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擦亮“信阳好人”品牌,增辉
“美好信阳”形象。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2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