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园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长河,长河!


新县八里畈镇长河小学 李 明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

当我到新县八里畈镇长河小学任教后,更是喜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一是校名嵌有“长河”二字,再是每逢春秋时节的晴朗天气,放学后总能欣赏到“长河落日圆”的好景色。

回想起这里的点点滴滴,我不禁莞尔。当初还是懵懂学生的我,已成为阅历丰富、精通教育教学的一名小学教师。

三年的特岗教师生活,虽平平淡淡,但偶尔也会泛起些小波澜。有师生间的小摩擦,有同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在家里楼顶吹风的惬意时光,有在球场上的酣畅淋漓,也有在长洲河岸边的夜晚垂钓……而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随时光静静流淌。

2009年,我稀里糊涂地跟着隔壁班的同学一起报考了特岗教师。

考试路上,颇有大将风范的我“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成为一名特岗教师,从此过上了脑力劳动者的好日子。刚上班的时候,我很是开心,好歹有了一份工作,不用四处奔波。周末更是如此,秋冬交替,回到自己的湾子里,特别是天气出奇地好的时候,风和日丽,一个人坐在屋顶上,晒着太阳,吹着秋风,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去想。看着水塘波光粼粼,稻田稻茬兀立,远处山上小树随风摇动,沐浴在阳光之下,放浪于天地之间,感觉惬意无比。

惬意之时,自然少不了兴奋之事。

长河小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理所当然地学生也众多,号称八里畈镇“第一村小”。我很高兴地来到这么好的学校,并荣幸成为五年级的数学教师,与83名学生共同学习,一道进步。

那年,21岁的我初登讲台,羞红了脸,不敢抬头看学生,只记得孩子们非常高兴,热烈地欢迎着,特别开心,教室中间的学生甚至跳了起来。

慢慢地,我们都熟悉了起来。

课上,我传授书本知识,有时还将我上学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大家聚精会神,从不厌倦,时而问这,时而问那,一堂课总是热闹非凡,而又井然有序。课下,几个胆大的孩子总是和我皮脸,我一装作生气,孩子们就一哄而散。

一年下来,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孩子们也不负期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着实让我兴奋了几天。

特岗第二年,我从教数学转教语文和英语,带着忐忑的心情和教数学的经验走上了讲台。一堂课下来,由于提前做好功课,也还不错。但劲头似乎不及第一年,感觉新鲜感在减少,激情缓缓退去,生活逐渐陷入平淡。工作步入程序化的轨道,我并非懈怠教学,而是开启某种像火车无人驾驶自在行的节奏。

疏忽之间,我又发觉:生活中真正的美好,往往就蕴含在平淡当中;人生的万般滋味,也只有在孤独寂寞中才能享受。

小学不比初中、高中,要上早、晚自习,所以空余时间比较多。

一到放学,住在附近的教师就回家了,和我一样离家远的几个青年教师只能住在学校。天气好的时候,一起打篮球,打到日落月升。

暮色降临,一片寂静,我才发现学校这么空旷,世界这么小。

也许是心无着落,看看书、聊聊天,成了我们夜晚的必修课。夜深了,从远处看,只有半山腰上,学校的几间小平房里,还闪着昏黄的灯光。坐在床边,放下书,摘下让人厌弃却又不得不戴的眼镜,揉了揉疲劳的眼睛。看看表,走出房门,瞅瞅天上几颗明亮的星,遥望远山朦朦胧胧,不时回忆起大学的生活。

当然,村小里也有夜生活。

一竿一线一沙洲,半星半月半梦境。

去长洲河钓鱼,是最让人怀念的事。路边找根小竹竿,铁丝弯个小鱼钩,几个兄弟分着买来的一盒钓线,一坐一晚上,渔获也颇丰。打个牙祭,改善一下伙食,大家都很开心。

时光如流水,特岗三年转眼结束,而我也习惯了这种生活。

那时的我,工作中面对的都是学生。即便是那些活泼可爱、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也总想着把他们教好,让他们将来都比我强。

生活中,我也就一愣头愣脑的青年,孤独地伤春悲秋,在自己小平房的宿舍里,经常思绪翻涌。偶尔兴起,来一首憧憬未来:“听秋雨一夜,愁生活百般。昨仅明月影,今依孤枕眠。思汝辗转侧,奈何天涯边。”

现在再忆那时,心中的热爱,依然是“长河落日圆”的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