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武
在新县千斤乡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一位默默奉献的“文化使者”,他就是杨光灿。他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在基层一线的“三区人才”志愿者岗位上,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振兴的使命。
千斤乡总人口4万余人,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依托千斤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杨光灿积极探索“一村一队、一村一歌、一村一志、一村一馆、一村一训、一村一匠”的文化“六个一”。他招募社员成立了千斤乡街道唯美戏曲传承文化合作社,致力于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千斤杨摆柳艺术团——唯美戏曲传承文化合作社,是一支“接地气”的演出小分队,犹如行走在全县各个乡镇和社区的一支“轻骑兵”。2018年,在杨光灿的带领和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作为“三区人才”志愿者,2022年以来,杨光灿积极争取相关单位支持演出资金2万元。他带领团队分别到陡山河乡、苏河镇、千斤乡等乡镇村组,以及敬老院、学校等地演出,每到一处,观众平均人数达到了200人次,他们的精彩演出深受广大干群的好评。
合作社成立以来,社员们在杨光灿的带领下,风雨无阻,自觉参加训练。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增强观赏性,杨光灿积极与乡政府对接,邀请专业老师十余人来指导节目排练和人员培训。他组织社员根据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进行节目内容优化,老调填新词,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指导专家根据杨高山村的特色创作了《银杏树下是我家》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并根据歌曲编排舞蹈,在全乡引起了极大反响。高质量的节目不仅带动周边群众自愿参与,更吸引了大批游客。
然而,基层文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杨光灿深知乡村文化的未来和发展必然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后继有人上培养接班人,在传播手段上做探索。作为一个“三区人才”志愿者,他坚信,未来的“乡村大舞台”一定会释放光彩,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事业也会更加辉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