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 蕾)“这次课程非常有趣且有意义,制作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课程。”10月16日晚9时许,刚结束的淮滨县青年夜校陶艺班受到大家一致好评,31岁的中学老师姚维感叹:“真没想到,在老家也能学到陶艺课程,这回下班可有事干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信阳各级团组织以问卷调查、意见征询等方式,摸清青年“想学什么”,动态更新需求、分批开设课程、培育优质内容,聚焦非遗、摄影、街舞、茶叶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发出20多门可互动、能参与、有趣味的课程,累计开办200余班次。
青年夜校成了年轻人的新社交场景,让青年拥有了另一种可能的“8小时外”。“青年夜校开办的初衷不仅是为了丰富青年业余生活,更是要扎根青年、集聚青年、引领青年,让青年夜校逐步成为组织、凝聚、服务青年的新载体。”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课程安排更灵活、课程体验感更强,团市委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信阳市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探索搭建“中央厨房”,成立信阳市青年夜校联盟,建立全市师资课程库,强化市级统筹,通过基层团组织点单、市县团组织配送等模式为基层赋能。
“我们事前开展需求摸排,精准回应青年诉求,邀请专业街舞老师为大家调整久坐、长坐引起的形态改变,学习街舞入门舞段,受到青年好评。”共青团罗山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团市委将紧密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流动团员服务管理等工作,用好“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积极拓展社会阵地,合理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探索建立“青年夜校”+“理论学习”“技能提升”“文化交流”“才艺拓展”等模式,持续为青年充电赋能,让“青年夜校”成为青年发展的新高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