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号
下班,顺道买菜。
文化路与洪河路交叉口往南有个跳蚤市场。乡下进城的菜农、没有固定摊位的小贩,齐聚在此摆摊。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小商贩们放开喉咙,大声吆喝,一嗓门高过一嗓门,仿佛谁嗓门大,谁就卖得多。整个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在跳蚤市场的最边缘处,有一个老头蜷缩着蹲在地上,面前摊开一个蛇皮袋子,上面放着五六个瓜,身后还有一个红色的塑料袋。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不大声吆喝,也不东张西望招揽顾客,就闷声不响地蹲着。
我走过去,认出是甜酥瓜,正是我喜欢的。于是,便问起价格。
老人轻言慢语:“别人都卖一块五一斤,真想要,一块也行。”
常听人说,现在老人卖东西心眼儿多。有的穿着破烂扮成农村人,把养鸡场批发的鸡蛋拿来冒充笨鸡蛋卖;有人卖打药的番茄、人工催熟的西瓜等。我格外小心,反复翻看辨认,识别这是不是正宗无污染的甜酥瓜。
老人转身从身后的袋子里拿出一个小刀,随手拿起一个瓜,切开一块,让我尝尝:“自家种的,都熟透了,正是吃的时候。”
我尝了一口,果然又甜又沙,是自然长熟的无疑。
“刚才南边有一家卖八毛。”我装作很内行的样子砍价。其实,我并没有问过,也不知道行情,只是随口一说。
“中!”没想老人竟答应了,转身拿出一个方便袋,装瓜,上称:“八斤。八八六块四,你给六块钱就行了。”
趁老人转身的时候,我发现他身后的红色袋子内竟还藏着一兜甜酥瓜。这老人真狡猾,先卖品相差的,留着品相好的压后阵。就像黑心开发商“捂盘”,先卖差楼层,把好楼层留到最后,涨价销售。
我改变主意,执意要买老人身后的那一兜,但老人坚决不卖。
我站在道德的高度谴责:“你这老头真不实诚,为啥放着好的不卖,却把这些货底子歪瓜裂枣卖给我?”
老人一时语塞,老半天才嘟囔一句:“那一兜是刚才一个妇女买的,付完钱,瓜忘了拿,我一直在等她。”
“你现在收摊回家也没人知道,卖给我,你赶快回家吧!”
“万一人家找来,瓜没了,俺老脸往哪搁!再说,别人不知,俺自个知道,不把瓜还给人家,俺心里不安,睡不着觉。俺活了七十多年,还没占过别人便宜。”
我心头一颤,认真看了看老人的脸,黑,瘦,土地的沟陇布满额头,花白的头发胜似深秋的芦花,但目光温和,透着真诚。
朴实的话,朴实的事,朴实的人,让我见到久违的人心。当初,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底线,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淡了。没想到在这个平凡的老头身上,又看到了!
我油然升起一股敬意。
守好心灵的底线,不占小便宜,如此,日子虽简朴,但过得心安,过得纯粹。
老人伸出黝黑、骨瘦嶙峋的手,把瓜递给我,交代回去赶快吃,瓜都熟透了,正是最好吃的时候。
走出老远,回头,发现老人仍然蹲在原地。虽然面前空空如也,但他如一尊雕像纹丝不动,仿佛在看守一件贵重财宝。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