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相结合

我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604.8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9.1万人,老龄化形势严峻。”《2023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这样报告我市老龄化情况。我市养老体系建设如何?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作为其中一项议题,并给出答案。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抓基础建机制、抓创新补弱项、抓重点破难题,‘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市人大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这样提出。

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数380所,其中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所,县乡特困供养机构229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1所,社会养老院109所。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4245人,总床位数约3.5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1万张,占60%。全市机构入住老年人总数约1.2万人。

据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我市构建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小区(居家)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服务上,我市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共建成了64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以老年助餐为切入点,创新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我市充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小区移交、国有资产盘活三类房屋,建设了一批“美好邻里中心”,提供养老托老、社区助餐、居家六助、文化休闲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达到使用年限的公交打造“幸福大巴”,提供助餐、文娱、健康管理等服务。在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提升医养结合能力,强化长期照护服务;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收住社会老人、开展日间照料;村级层面持续推广“戴畈模式”“汪桥经验”,为困难老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此外,我市持续开展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有8200户特殊困难家庭接受了“三明二适一清”(注:三明为明改造家庭、改造对象、改造标准;二适为改造要适合家庭、适合老人;一清为每户下发可视化清单)模式改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