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晓冲)6月12日,固始县徐集镇郭洼村千亩连片高标准农田里,插秧机一路欢歌来往穿梭,村民分散在田间拔秧插秧,不一会儿工夫,眼前的大片空地便是满目葱绿。
“我今天投入2台插秧机,还雇了20多名村民人工栽插,明天2000亩水稻秧苗就可以插完。”鸿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乃合说。
据了解,如今在徐集镇,像胡乃合这样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210多个。他们当中既有本镇农民,也有其他乡镇甚至外省农民,都是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的年轻人。这些“新农人”集中流转了全镇30%的耕地,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马寨社区许国胜和赵岗村竹永季,在本镇花集、古城等村流转土地2700多亩。今夏1600亩小麦喜获丰收,刨去土地租金、种子肥料等成本,净获利40多万元。“我们从外地调来6台插秧机,预计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麦茬秧栽插任务。”正在安排农机平整水田的许国胜笑着说。
“我镇能有三成耕地集中流转经营,甚至把外地种田能手吸引过来,主要得益于这里的土地全域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徐集镇镇长夏志冉介绍说,2016年,固始县实施全域土地整治,作为5个首批受益村之一,郭洼村打破村组界限,把原来沟壑纵横的小田窄地,改造成塘深渠畅、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具备了实施大型农机作业的现代化农业基础。次年,来固始搞过收割机田间作业的安徽六安农民胡乃合,便联合阚道辉、苏金乐等5人来到这里,牵头成立鸿润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规模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年收入100多万元。胡乃合在这里一干就是8年,他的行动悄悄影响着当地人,全镇农业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尤其是2022年以来,徐集镇先后实施了3.6万亩土地全域整治和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镇实现“小田变大田”目标。镇党委和政府积极宣传推广郭洼村土地流转经验,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尊重民意、严格程序,完成土地整治的7个村,集中流转土地1.2万余亩。
“我们村联系5个种田大户集中流转土地2658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租金第一年每亩地600元,第二年起每亩570元,村民每亩地得500元,余下的是排涝费和管理费。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一边领着土地租金,一边出去务工经商或在家乡从事二、三产业,农忙时还可到合作社帮忙,村集体每年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吴庙村党支部书记范国启高兴地说。
预计到今年秋季,随着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全面完成,该镇土地集中流转面积可达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