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园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上春山(一)


平桥区第七小学 彭 慧

最近有一首流行歌曲《上春山》有点火。学校大队部都排成了课桌舞,活跃了课间生活。在这个春天里,我也选择一次上春山,上语文教学的春山。重返校园,进行一次回炉改造,还自己做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朴素愿望。

这次所谓的回炉改造,其实是得以有机会参加小学语文省培项目。我本是校长,年龄也不是中青年,应该无缘参加这样的培训。恰逢平桥区第七小学报名参加培训的老师因客观原因不能前行,其他老师都在赶课,在这样一个空档的情况下,我主动选择了这样一次机会。我爱语文,从一开始做老师就爱,三十多年从未改变。在做校长的一大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语文老师。爱语文,在每一节听课中,在每一次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中,也在每一次的学习培训中。离我最近的一次专业学习,是在两年前的省名师培训,在河师大的校园里。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对返回高校校园里的学习生活,无比向往,也无比珍惜。

这一次,地点安排在许昌学院。我作为普通老师,按时报到,按时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第一天晚上7点整,学员第一次集中,也是第一次见面。大家都好年轻啊,身在其中,我也没有任何不年轻的感觉。我把他理解为热爱,因为热爱的光芒,可以抚平岁月的沧桑。班主任朴素而严谨,学习纪律与关爱并存,体现出承担国培,省培的学院的实力、经验和方法。我在心里产生信赖,正式进入学习状态。第一天上午,开班典礼浓重而热烈,老师发言,学员表态,课程精心设计与安排。为了让学员对许昌学院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一个半天的课程采用了现场教学。参观学院里三个方面的展馆。一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暨农耕展馆。再没有一个地方能把农村、农民、农事的历史发展收集整理得清清楚楚,明明明白,作为农民的孩子,那些粘着泥土的记忆如此清晰。一种天然的情感把我们还原回去,还原到那些无比熟悉的画面和场景。这样的展馆必将有着永存的意义。二是学院的校史馆。曾经的许昌师专,现在的许昌学院历经百年征程,厚重的历史文化镌刻在校史馆的每一个细节里。连接着这所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徜徉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每一个学生都让人羡慕,羡慕他们正在拥有的大学生活。三是参观了学院的钧瓷展厅。许昌的辉煌历史里必有钧瓷文化之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许昌必看钧瓷,至于胖东来等的大火与钧瓷历史比起来就显得有些逊色了吧。下午的课更值得记录。许昌市的教研员好厉害。吕蔚屏,一个地市的语文教研员,不愧是统编教材的编委,所讲的关于新课标要素,是我正需要吸收的。第一次近距离解读低段年级和中高段年级关于识字与阅读的进阶。关于任务群学习以及大单元学习的课例。都让我对新课标从雾里看花到形成一条直线。从没有这么系统地梳理过,那些曾浅浅地掌握的一些新课程理念在这次课程中得以加深理解。感谢走在教研前沿的教研专家们给予的指导,引领和帮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