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禅与茶同生 灵山茶韵浓


本报记者 杨长喜 赵 天

古寺深山坐,香茶伴庙生。位于罗山县灵山镇的灵山,是国家4A级景区,不仅有千年古刹灵山寺,还有着深山里的茶。禅与茶共生,灵山景区里的灵山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与灵山景区相得益彰,并为灵山景区增添了别样的内涵。

“灵山社区的茶,全部都在灵山景区海拔400米以上的山上。”灵山镇灵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彭晓琳说。

从灵山景区大门进入,走过了旅游路,临近大雄宝殿右转,便出了主景区。因人流较少,虽然是水泥路,但路边植被颇为茂盛。水泥路尽头,再走大约2公里的泥巴路,连片的茶园便呈现在眼前,从山腰延伸到山顶。站在山间,植物的芬芳和茶叶的芳香扑鼻而来。测了下海拔,504米。

“这里就是我家和我承包的茶园,共有250多亩。茶叶都是原生态的,不下肥、不打药,纯天然的!”指着当地人称之为北垱的山域,罗山县茶林家庭农场负责人胡开殿介绍。

灵山上石头随处可见,灵山上的茶,多长在石缝里。松树也见缝插针,以顽强的生命力立于石缝间。四季交替,落下的松针在山间形成了一层腐殖质,化作了黑土,为茶树等植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茶与松树、植物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生态。

做了近30年的茶,胡开殿年轻时便见证了社区(当地人仍习惯叫村)茶园的变迁。从最初的一小片茶园,到如今的250多亩,胡开殿与村里人、大自然一起,不断扩大茶园的面积。茶树的品种,全部沿袭信阳群体种老旱茶。

“这些茶园,一部分是我们开拓的,还有一部分是松鼠等动物开拓的。”胡开殿的儿子胡现林介绍说。因为山石坚硬,开拓茶园非常艰难。得益于大自然的力量,成熟的茶籽在山间自由落地,并被动物们搬运,不知不觉间,茶园面积扩大了不少。

胡开殿的茶场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的传习基地。灵山上的茶,全部都是手工茶。当地人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当地原料、传统手艺,做出色泽鲜亮、馥郁清香的茶。

4月17日,灵山庙会刚刚结束,但灵山的旅游仍处于旺季。来灵山的游客,也总会光顾一下茶农们开在景区门口的店铺,品几口香茶,悟一缕禅味。

近年来,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灵山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走出灵山。目前,灵山社区共有7个茶园,总面积近千亩。虽然面积不大,但得益于灵山景区的影响力和茶叶的良好品质等因素,茶效益颇高。4月17日,尽管距离全面开采已有一段时间,但山上的一芽一叶干茶价格仍在每斤1200元左右,芽头的价格在1800元以上,且供不应求。

据彭晓琳介绍,灵山茶园每年春季茶叶开采时可带动600多人就业,年产干茶4万多斤,纯收益约2000万元,茶叶远销浙江、安徽等。茶产业与旅游业正相互促进,在乡村振兴扛旗走在前的路上阔步迈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