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我从小就喜欢看老家元宵节舞龙。因为,龙不仅是新一年吉祥的标志,而且能活跃农村的节日氛围。我不知道元宵节要是没有龙,会单调成什么样子?就如同春节没有春联、年画、鞭炮,就没有过年的氛围感。
我记得小时候,那还是在农村没有实行联产责任制之前,家乡每个湾的父老乡亲们过罢春节后,就开始张罗玩龙的事儿,湾里队长首先安排好会竹编的老者编龙身,妇女们不用招呼就自觉冼龙衣,上一年有结媳妇或生男孩的家庭主动出钱扎贴龙头,图个吉祥。每年正月十三开龙光,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烧纸、取水点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开光之后,方可玩龙、舞狮,全村20多个湾,你到他湾,他到你湾,互相玩拜,一玩就是个把星期,真的热闹极了。
十八岁那年我便离开家乡,此后再也没有看到老家灯节玩龙舞狮的情景了,算起来有40年。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正月初八就回了老家,这下可看到老家元宵节玩龙的热闹场面。
在湾里与老人聊天中得知,现在不像从前了,过去湾湾都玩龙,因为现在壮劳力基本都外出务工挣钱了,虽然年年“双节”回了不少,但每个湾玩一条龙,人手十分紧张。后来政府作出了决定,玩龙由村里统一组织,各湾在家的壮汉子为舞龙队成员,全村共玩一条龙,村里还组织舞龙队进行训练,然后再安排到各湾进行游玩。这样,舞龙的水平比以前真的提高了很多。老人们还介绍,从前年开始,镇里规定每到正月十三这天,各村的龙都集中到镇上参加舞龙会,去年舞龙会还招来了省市台记者。听了老人们的一番话后,我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改革得到进一步了解,更加提高了我观看舞龙的兴趣。
正月十三这天早晨,我在四弟的陪伴下,提着相机便早早地来到镇里舞灯现场。上午不到9点,各村不同色彩的巨龙在喧天锣鼓声中,相聚来到政府门前的广场上,等待舞龙会的开始。广场周围,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热闹。
20多条各种颜色的长龙接踵而至,一支支舞龙队用高超的表演征服了上万群众,各队巨龙在舞龙人手中舞起30多米的长龙,快速地奔饱,敏捷地穿梭,以龙头为首将龙身扭动成S型,人与龙浑然一体,十分好看。只见巨龙腾、挪、穿、跃,在阳光的沐浴下金光闪闪,昂首挺胸,气势不凡。
随着锣越击越紧,鼓越敲越密,一支支巨龙也越舞越高,舞龙活动在双龙戏珠时达到高潮。多条排列有序,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冲上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带起了阵阵龙风,场面十分震撼,现场群众被舞龙者震天的吆喝声感染,也一齐为一支支巨龙呐喊助威,场面气势恢宏,十分壮观。
我家住在豫南的一个古镇,据记载,该镇始建于商,兴盛于明,历史悠久,区位独特,玩龙舞狮这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舞龙已不仅是旧时祈求平安的传统民俗,更是一项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元宵节期间当地老百姓一项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
这次舞龙会,不仅吸引了本镇和周边乡镇上万名群众,而且受到省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前来现场采访的省市台(报)记者和全市八县两区的摄影师就达百人以上。
通过这次看老家的舞龙会,不仅使我回忆起孩童时看玩龙的场景,摄下了家乡文化传承和发展,而且更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家乡在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获得了满满的正能量。
老家正月十三的龙会真热闹,明年元宵节还得回老家看舞龙。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