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用好手艺守住好技艺


——记我市方氏布艺传承人庸琳

本报记者 李亚云

前一天,她带着布艺作品登上平桥区郝堂村的“村晚”舞台。第二天,她又带着作品走进了信阳市文化大集。她就是我市方氏布艺传承人庸琳。近日,记者在位于百花园的文化大集上见到庸琳,听她讲述自己为热爱坚守25年的动人故事。

在文化大集的非遗文创集市上,庸琳的布艺作品吸引了许多顾客。布艺龙、布艺老虎等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形象的造型、平安的寓意、浓郁的地方特色为这些作品打下深深的烙印。精巧的香包、挂件等更是吸引了众多顾客的青睐。

庸琳不紧不慢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己的作品,间或向记者道出自己的布艺学习之路。她师承方氏布艺的方德英老师。“方老师今年72岁高龄了,我17岁跟她学习,如今我已经42岁了,25年没间断过布艺的传承。”庸琳一边摩挲着眼前的布艺作品,一边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学习之路。

一件好的布艺作品从选面料到裁剪、缝纫、填棉等工序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心血。在作品细节上,庸琳总是精益求精:为了让尾巴看起来活泼灵动,她在布艺里面加上细铁丝支撑;为了让眼睛看起来更加生动,她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布料堆叠刺绣,并配上亮片、珠子等材料。“好的布艺作品费时费工,还不能省人力,也不能图快!”庸琳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庸琳用一针一线缝制出自己对布艺的热爱。除了制作一些工艺品,她还跟着老师学会了缝制旗袍等极具国风的中式服装。在此过程中,庸琳不畏艰难,深入研究和探索。她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工艺,力求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赋予布艺新的生命和活力。

尽管制作一个布艺作品要花费不少精力,但庸琳依旧乐此不疲。她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布艺品。“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庸琳表示,在布艺的道路上,她愿意精益求精,用好手艺守住好技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