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明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年年春节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夕,更让人感触颇深,感慨万千。
一进入腊月,春节的味道便越来越浓,“年”的感受愈来愈深,你看那大街小巷,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大包小裹,手提肩扛,点点滴滴置办年货,准备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是一个撩人心扉的日子。人们无论平时心情、心境如何,都是欢天喜地,熟人见面,热情招呼着,喜笑颜开,容光满面,得意至极。亲朋好友,互相串门问候,邀三朋四友,拥五碗六碟,几友围坐,慢慢闲聊,聊到尽兴时,随口哼几句小曲,来两段小调,平时的一切痛楚和烦愁在这举杯一笑之间抛之九霄云外。此时,聚饮者常常忘记了自己的酒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平时所在意的一切的一切,而倾身于自我陶醉之中。
每逢过年,成群结队的亲朋好友,你请我邀,互传信息,互吐心声,一种愉悦感、轻松感和亲切感,令人如入仙境,乐而忘忧,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特别是那一种浓浓的血缘深情,是永远割不开、摆不掉和舍不了的。
只有在春节时,人们才会共有一份好心情。无论是有权有势的,有钱有物的,穷困潦倒的,豪门巨富的,过年了,家家都喜气洋洋,人人都喜笑颜开,笑得自然,笑得开心,笑得醉人。丰收的、欠收的;心情好的,心情糟的,暂时都会收敛起来,一门心思地唱啊跳啊,陶醉其中,忘乎所以。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春节合家团聚,举杯共庆时,不禁让我想起少年时期的春节来。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生活物资十分贫乏,一切靠国家计划供应。平时生活非常艰苦,刚进入冬季,孩子们便渴望着春节来临,为的是爸爸妈妈许诺的新衣服、锅里的鸡鸭鱼肉,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以解一年来的馋意。记得那时,每逢春节,爸爸妈妈每人发五毛钱的压岁钱,我们姊妹几个激动万分,小心翼翼地放在衣兜里舍不得花掉,留着开学买一些学习用品。如今,哪个孩子不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呢?想起这些,震撼了我的内心深处。如今的鸡鸭鱼肉没人吃了,而山野菜、青菜等粗茶淡饭却成了人们餐桌上的“贵宾”,被现在的人视为“美味佳肴”。
春节,是个驿站。人们行到这里,都会驻上一足,在此,卸下自己从上站背负来的快慰或遗憾,成功或失败,然后扛起新绘的蓝图,开上自己的幸福快车,加足马力,昂首阔步地迈向新的驿站。
春节,你将承载着人们昔日的成功、新的希望而运转千秋万代!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