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仿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们高中毕业离开母校——华岩寺45年了,但是母校的一砖一瓦依然连我心,一草一木系我情……
华岩寺的建筑古老而别致,每当我站在大别山北麓的雨淋寨顶峰向远眺望的时候,华岩寺那两米多高,十来米长的牌坊大门楼,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母校的大门口,坐落一对一米多高的石狮,张口伸舌,目不转睛。仿佛是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述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进了大门往左拐,就是学校的大礼堂。这里算是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心,每逢重大节日或集体活动,特别是开学典礼,一般都在这里进行。学校每个学期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排练就在这里进行。
我十分怀念母校那些辛勤耕耘的园丁老师。何守田校长劝学的动员报告苦口婆心,掷地有声。卜众一主任的讲话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周百庆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慈父般的爱心。记得一个夏日的晚自习,周老师原计划利用这个时间,为同学们剖析一篇优秀的作文。没想到数学课董老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数学试卷走进了教室,就因为都想多给学生们讲点课,两位恩师竟争得面红耳赤。两位老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一直击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他们这种高尚的思想境界自始至终影响和鞭策着我的学习。化学老师张宗衡,他的授课一般都是脱稿而讲,枯燥无味的化学方程式经他形象的一讲,我们都赫然开朗,听得津津有味。提起时事政治,张老师更是侃侃而谈,他高深的理论水平,加上独到的领悟力,常常让我们心无旁骛。体育老师蓝玲珍,一米七几的个头,齐腰长的披肩秀发,从上到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每当我们的体育课时,蓝老师胸前的哨子不离嘴,一会儿教我们篮球三步投篮,一会儿又教我们标枪的投掷要领,亲如一位大姐姐。在偌大的操场上,蓝老师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我们的体育课堂注入了生机。记得有两位同学就是在蓝老师的培养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度被视为全校的体育健儿。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班主任周百庆老师住室前的那棵樱桃树,那棵樱桃树就生长在从一班教室到二班教室的路边上。它没有像白杨一般挺拔向上直插云端的霸气,也不具备松柏一样四季常青的旺盛和顽强,但是它温柔得像一把伞。有时,一阵小雨过后,周围地面都是湿漉漉的,而樱桃树下却干爽爽的。这棵樱桃树的可爱之处,是在每年的初春时节,残雪刚刚消融,它就抢先醒来。一夜之间嫩芽吐绿,含苞待放,暖暖春风吹来的时候,它已经是繁花点点,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花期不久,樱桃果实便挂满了枝头,红彤彤、黄澄澄的,在露水的点缀下闪闪发光,让路过的同学垂涎欲滴。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时候,大家会不由自主地伸手摘一两颗放进嘴里,别提味道有多美了。盛果期已过,一些同学会带着书本爬上樱桃树杈,背诵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有几个爱惹事的同学就在下面抱着树干使劲地摇晃,意在向树上的同学示威,让他们下来,也该“轮流坐庄”啦,直到被周老师发现,这些小调皮才“落荒而逃”。
人生易老天难老,弹指间,过去风华正茂的缕缕青丝,眨眼变成了老气横秋的两鬓斑白,母校走出来的同学们都怀揣着梦想奋斗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每当同学们偶尔小聚的时候,大家总是格外的热情奔放,谈起母校、谈起同窗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