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挂靠虚构劳动关系,骗取生育津贴……

这些生育保险诈骗苗头要剪除


生育保险主要保障就业女职工在怀孕分娩中断工作期间,能够获得基本经济收入,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对维护女职工生育保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影响社保基金安全的同时,也不利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且损害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群的合法权益,应引起关注。

生育保险诈骗花样翻新

今年7月,江苏省扬中市警方破获一起生育保险诈骗案。一名女子怀孕后挂靠在丈夫公司代缴社保,以此骗取生育津贴,涉案金额2万余元。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生育保险诈骗主要有挂靠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虚构参保人信息、虚报生育保险缴费基数等类型。

以挂靠等方式虚构劳动关系,骗取生育保险费用。广东省深圳市医保局分析大数据信息时注意到,深圳市一家公司11名参保人员的参保时段、缴费工资、生育津贴额度等情况存在异常。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涉嫌虚构劳动关系,申领骗取11笔生育津贴共计54万元。河南省永城市调查发现,一家公司在无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虚假申报13名孕产妇的劳动关系信息,涉嫌骗取生育保险基金18.98万元。

伪造病历、票据等材料,骗取生育保险费用。浙江省杭州市刘某在意外流产后,为了申领生育津贴,通过网络找人伪造了江苏省邳州市某医院的医疗发票、出院记录、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并通过其工作单位向杭州市医保事务受理中心申领了生育津贴,骗取生育保险基金2.5万元。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调查发现,吕某某虚构本人在某医院生育一名女婴的事实,向长丰县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申请生育保险医药费报销、生育津贴待遇,涉及违规金额2.3万元。

编造参保人信息,虚报工资额度,骗取生育保险费用。北京警方与北京市医保局调查发现,一家科技公司虚拟在职人员,并伪造虚假的用工合同,为这些“虚拟员工”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73万余元。广东省东莞市医保局调查发现,东莞市一家公司虚报工资额度,涉嫌骗取生育津贴87.45万元。

金额高、人数多、组织化特点

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曾联合多部门破获一起生育保险津贴诈骗案件。该案团伙先按顶格标准缴纳社保、拉高生育津贴报销基数,再突击招聘待产的孕妇,在此方式下,先后诈骗生育津贴1300余万元。深圳一犯罪团伙涉嫌通过成立或控制38家企业虚构劳动关系,骗取生育津贴719万元。

生育保险诈骗案件的涉案人数也有增多趋势。广西柳州市一犯罪团伙先后成立多家公司,在案发前已“招聘”超过200名符合条件的怀孕对象。北京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通过虚构劳动关系的方式,先后为2800余人办理社会保险参保业务,其中1400余名参保人员已违法申领生育津贴、报销生育医药费和基本医疗医药费,涉案金额751.1万元。

犯罪团伙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也在提升。今年1月,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分局接到线索,某信息技术公司孕产妇员工申领生育津贴的数据异常。经调查发现,嫌疑人在孕妇微信群内以免费试用产品为由,招募“孕妇体验官”,向上当受骗的孕妇赠送托腹带、收腹带等母婴产品,以获取孕妇个人信息及出院小结等资料。

在孕妇不知情的情况下,嫌疑人虚构孕妇与公司的劳务关系,以高额工资基数购买短期社会保险,待孕妇生育后非法申领生育津贴,涉案资金近300万元。调查发现,部分犯罪团伙分工明确,有的担任公司法人,有的负责在网上发广告,有的负责对接孕产妇女,最后按照比例分成。

多措并举加强生育保险基金监管

《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参加生育保险2.46亿人,享受各项生育保险待遇1769万人次,生育保险基金支出951.35亿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将“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作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2年8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支付政策。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要把医保基金监管作为医保改革发展的决胜关键点,较真碰硬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

专家指出,部分犯罪团伙在不符合相关规定情况下挂靠代缴、违规补缴,以骗取保障,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应坚决予以打击。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开发了“套取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监督模型”,通过充分比对社保、税务等部门数据,精准发现骗取生育保险基金的犯罪线索并系统查办,挽回了国有财产损失,守护住社保基金安全。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综合运用“数字赋能+智慧检索”等方式,构建“督促追缴生育保险基金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分析8.5万条城镇职工领取生育津贴信息,碰撞生成异常数据120条,督促行政主管部门追缴被骗取的生育基金22万余元。

(据《半月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