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政务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做优“土特产” 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洪 兰 杨锡冰)金秋时节,大地金黄。走进商城县河凤桥乡栏杆桥村碧水蓝天种养专业合作社,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田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源源不断的稻谷从机舱中倾泻而出,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截至12日,该县50万亩水稻已收获45.5万亩,占比91%。

商城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水域丰富,植被广茂,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优良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的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方品质。近年,该县做优“一米(优质稻米)、两茶(油茶、茶叶)、一菜(蔬菜)”等“土特产”,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促进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我们按照‘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市场导向、品牌为先、龙头带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不断激活发展动力。”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孝国告诉笔者。

思路清了,路子明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全县油茶总面积22.5万亩,茶油毛油产量2210吨;茶叶总面积20.8万亩,开采面积18.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再生稻12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1亿斤左右;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3.62亿斤,先后获评“全国发展油茶重点县”“全国茶业百强县”“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典范县”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商城县还持续开展“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模式,推动建设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全县通过校地合作、返乡创业等方式结对高校教授专家200余人、产业发展领域人才800余人、乡村建设方面技术专家100余人,培育乡土人才1700余人,组建了优质稻米、茶叶、油茶、中药材4个科技特派服务团队,全县特技服务人员在300人以上,为全县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技术、拉动了新投资、注入了新活力。

如何在产业振兴的新赛道上,继续让“一米、两茶、一菜”等优势农产品精彩“出圈”?这是商城县农业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一系列探索,该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主导,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在优质稻米产业上,按照“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园区”的模式,谋划优质稻米现代产业园、肖寨冷链物流园、再生稻生产示范基地等项目13个,总投资约4.4亿元;规划建设1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在茶产业上,以顾畈村、观音山黄金茶园为基础,谋划实施茶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0.8亿元,计划到2023年示范区茶叶发展到2万亩。

——在油茶产业上,以观音山万亩油茶园、双椿铺万亩油茶园为带动,着力创建省级油茶高效示范基地,谋划油茶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4亿元。

——在果蔬产业上,围绕灌河沿岸蔬菜基地和鄢岗镇万亩林果基地,规划实施果蔬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2.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产量突破4万吨以上,蔬菜超市化率和加工率达到5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扛旗,以全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共建试点县建设为抓手,以品种调新、质量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强、链条调长为重点,全面提升‘一米、两茶、一菜’的质量和效益。”商城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