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老家的古井


邹 相

现在,我和父母生活在省城,远离了农村的田园生活,不再为吃穿用担忧。父母常说,在城市生活确实比在农村生活方便,却少了很多乐趣。我和父母的感觉相同,经常怀念起那些如诗如画的农村生活。每当用着城市收费的自来水时,我都会想起老家的山泉水,想起老家的那口古井。

老家的古井位于村西头,听村里的老人说,这口古井是明代时开挖的,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关于这口古井,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代成化年间,有一位大官途经我们村里,见山色秀美、风景宜人,就决定在此归隐。当时,村里人都去山上挑泉水吃,来回得走几里地。有一次,一位老者上山挑水,在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休养了好久;还有一次,一位妇女去挑水的途中被毒蛇咬了一口,差点丢掉性命。那位大官得知这个情况后,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笔,想为村里打几眼井。怎知,换了三四个地方,都没有合适的水源涌出,直到在村西头才找到水源,出来的水非常清冽甘甜,适合饮用。怎知,这一眼井一下子持续到今天,依然井水不断,清亮照人。

在我小时候,爷爷几乎每天都会去古井里挑水,因为我家里人口比较多,用水量很大。我每次都会跟在爷爷身后,屁颠屁颠地哼着儿歌。上小学后,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经常去古井里灌水喝。那时候,学校小卖部卖有一种叫作“糖精”的东西,比一般的白砂糖要大好几圈儿,放到水里摇一会儿,就全部融化了,非常甜。我们将糖精放进灌好的冰凉的井水里,等他们融化后就尽情地喝着,称之为“井冰凉”“甜井水”,一个个开心得不得了。

老家古井里的水,不仅用于村民日常饮用,在一些干旱的年头,还成了灌溉田地的“救命水”。奇怪的是,从古至今,这口古井从未干涸过,即便是感觉快见底儿了,很快便又渗出来很多水,直涨到井口。有一回,村民的一头小猪掉进水井,被闻讯而来的村民打捞上来,不过,已经淹死了。当天,大家轮流担水,把被小猪弄脏的井水都挑出来,灌溉在村里的田地中。等到第二天一早,井水又回到井口,看起来非常清凉。村里人都觉得这口古井是水龙王的宫殿,要不然不会一直不干涸呢!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得越来越好,老家的生活条件也一年一个样。很快,村民们各自建起了平顶房(屋顶是水泥板),家家户户也钻了水井,用水泵抽水饮水、灌溉了。而老家的那口古井,开始逐渐被闲置起来。只有我家,因为父亲在村里建了大棚蔬菜种植园,需要充足的水源,还经常用水泵抽古井里的水。到了夏秋农忙之际,经常在大棚地里劳作的父亲,还经常喝古井里的“井冰凉”。这样的日子直到我在省城安了家,把父母接过来住。

即便我们离开了老家,村里的老房子却还留着,还有很多亲戚,乡里乡亲的感情也并未随着我们的搬迁而淡化。只要有时间,或是逢年过节,父母都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每次回去后,父亲都会到村西头的古井里挑几桶水,用来做饭和泡茶喝。父亲说老家古井里的水是真正的矿泉水,都是从村子四周的山上渗出的水,营养价值不低。“咱老家古井的水泡出来的茶水,味道非常醇厚,比城里的水强多了”,父亲经常向他的城里朋友炫耀。

我和父亲一样,只要回老家,就会去老古井那里,掬几捧水,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气,那感觉真是棒极了。老家的古井,承载了我们太多童年的记忆,它就像一面铜镜,记录着我们的过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鼓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我衷心地希望,老家的古井能够一直存在,直至地老天荒……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