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C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记信阳农林学院新农科水产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

杨东辉 冯德祥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持续推进“理论+实践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依托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水产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打造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农科产教融合品牌,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平台,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通过“引企入教”和“推教入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学院构建了“四位一体”“三个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河南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河南省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院以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最终需要为教学目标,通过及时更新教材、教学内容,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会、毕业生随访会,经常跟踪产业研讨会、学术会、展览会等方式紧跟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实现学生所学即企业所需。学院注重加强产教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通威、海大、中科院南海所、水科院长江所等大型农牧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了3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校外课程实习实训、“厂中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和体验渔业现代化生产、加工全过程,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深化合作育人,加强协同育人设计

学院以“鱼类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四门课程为核心和实践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先后开设了校内、校外课程实训周。创新课程实训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模拟或重演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实训周为试点,与通威集团华中区、海大集团河南区两家企业紧密合作,将实训周教学安排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养殖基地,通过课程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设计课程实训周教学计划、指导教学过程,探索出“共建课程、共育人才”的校企课程合作新模式。

近五年,学院积极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成果融入课程建设,树立“金课”理念,推进教法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功建设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河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门、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2门、校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精品课程6门、校“课程思政”样板课2门,获得河南省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信息化成果奖5项。

深化合作效果,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联合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把学生置身于繁育生产、服务管理的真实渔业环境中,与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带队老师、企业技术人员从旁管理指导,达到实习教学过程与生产同步,在“学中做,做中学”,知行相长,深刻认识水产、热爱水产,从而激发学习专业、践行专业的内在动力。实习归来后,学院组织开展实习总结表彰大会,要求新生参加,聆听实习汇报,感受渔业生产,加深专业认识。2015年学院进一步实施“分类安排实习、弹性管控实习时间”的办法,普通本科班安排6-8周大宗淡水及名特优鱼类苗种繁育为主的生产实习,实习地点主要安排在就近的豫南及湖北的苗种繁育及水产养殖企业。对口本科班面向就业,安排18周的以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控服务为主的综合生产实习,实习地点分布全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域,暑期可自愿选择留在企业延长实习锻炼,既照顾到面向考研学生的复习学习时间,也满足了面向就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培养,提前入岗“热身”,拉近就业距离。在四年级加入毕业实习环节,使学生零距离地融入渔业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各环节,磨炼专业技能。在毕业论文方面,创新了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将毕业论文作为对口本科的考核方式,并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就业意向企业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生不仅学习能力强,工作态度好,而且执行力强,团队协调能力较好,具有很大的上升潜力。”武汉通威饲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与行政部经理对学院毕业生高度肯定。

学院自2010年起就提出培养具有“养好一种鱼、看好一种病、调好一池水”三种能力的专业人才口号,着力从学生能力的应用性上打造“需则能用”的专业硬技术,让学生成了生产一线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

2016年以来,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0项;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获特等奖4项、二等奖2项(全国53所本科高校,该校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学校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经过十多年磨砺,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毕业生在江苏、湖北、湖南等水产大省已经成长为一种品牌,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人才就业双选周上十分抢手,部分用人单位甚至提前“预定”学院下一届毕业生。尤其是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供不应求。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深化合作方式,加强成果转化效能

近年来,学院立足于黄尾鲴苗种产业化、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引领专业教师扎根科研、扎根产业、扎根基层,在实践中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扩大专业水产教育对产业的影响力,培育一支能够解决问题、创造生产价值的实践型、创新型专家教师队伍。自2016年起,学院带领大三、大四学生以信阳市泼河水库为切入点,开展泼河水库黄尾鲴的种质资源调查、保护、繁育研究、水资源调查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联合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各水产企业、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挖掘水库渔业潜力,扩大水库生态渔业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制定地方标准《黄尾鲴苗种繁育技术规范》1项,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鲴亚科鱼类鱼卵孵化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1项,为地方取得经济效益近千余万元,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常态化进行信阳南湾水库、五岳水库、石山口水库、泼河水库、鲇鱼山水库及新建的出山店水库生态资源调查,从水质分析、水生生物、底栖动物、鱼类资源等方面着手,为水库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鱼产力评价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推动了信阳水库生态渔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此外,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6项。学院先后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渔业发展规划等科技服务1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余万人。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坚持深入实践“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