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父亲是个小镇老师


李柏林

这些年,父亲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老师的形象,仿佛我人生中的每一个日子他都是在上课。

父亲出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村庄,毕业后分配在了镇上的中学当老师。刚上班的那几年,我们一家人住在学校分配的平房里,一家一间。因为那时我已经上学了,于是学校多分配了一间小房子。

那时候的学校还没有学生宿舍,很多村里的学生为了上学每天要走十几里的路程。尤其是在冬天,下了晚自习冒着风雪回到村里,第二天早晨四五点又要往学校赶。

大概父亲曾经也是这样在风雨中走过来的吧,于是他把那间房子留给了那些家远的学生。每逢父亲发了工资,我们家改善生活,他总是要留上几碗饺子,给下晚自习的学生们。

而我只能和父母挤在一间房子里,每晚睡沙发,心里生出了很多不平。我觉得父亲的心里只有他的学生,于是,我很少跟他说话。

那几年,我们家充当着免费的学生公寓,直到学校要建宿舍,准备用学校后面的这块地,父亲才借钱盖了房子。

父亲在新房子给我留了一间屋子,还专门给我做了一个粉色的书架,我与他的关系才有所好转。

乡镇的老师服务期满了之后是可以考进县城的。县城的学校条件好,子女上学也方便,可是父亲却做好了在镇上待一辈子的打算。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早已对课本烂熟于心,但是他只愿意在镇上,送走一批又一批从村里出来的学生。

我曾经觉得父亲一点儿也不上进。他没有穿过名牌的衣服,也没有见过城市的繁华。脚上穿的,不过是从一双布鞋,到另一双布鞋。脚下走的,也永远是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这种日子,真的太枯燥了。

可是父亲却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平时他除了教学,还喜欢养花、练字,周末的清晨,他还会给自己泡上一壶茶,捧一本书坐在院子里的树下翻着,仿佛镇上的日子被他过成了诗。

如今,父亲教书已经快四十年了,凡是在小镇上过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有时候父亲提到某个学生,没有好的家境,却凭借努力考进名牌大学,有了好的前途,都会特别兴奋,我这才明白父亲一定要留在乡镇的意义。

如果所有的老师积累了教学经验就去了县城,那么谁来陪伴这些镇上的孩子呢?父亲农村出生,他更明白,如果他能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出农村,是多么有意义。

都说教师是一个一眼就望到头的职业,其实在我眼里,没有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只有一眼望到头的人生。父亲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他对老师的理解,亦有感伤,但更多的是感动。

最好的老师,是时刻督促自己完善自我,是心怀赤子之心善待别人。我也是在多年后,才发现已将父亲的教诲刻在心上。他虽然是个小镇老师,但是我却在他那里学到了感恩,感恩美好,感恩残缺,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段际遇,还有敬畏,对知识的敬畏,对苦难的敬畏,对每一种人生的敬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