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舟林
仙人桥把人渡上天,请乌龙布雨,保佑五谷丰登,乌龙凿洞而居,落户下窑村民组。
彩虹道弯了又直,过灌河向西,入群峰重围,螺黛妩媚,风送鸟鸣。
郭窑坐落叉山脚下。山上有演马场,远看顶部有两角翅起,点缀窑群风景,泉水喷涌入溪,添几分山村秀色。
一窑千年。元时兴建,明时兵乱,清时苦难,残瓷碎片有斑驳痕迹。
风雨不动安如山。土地改革、农业合作、人民公社、承包经营,郭窑毫发未损,且日趋昌盛。
两条龙窑,柴火高温,似老君的炼丹炉。盆、罐、壶、碗,源源不断走进千家万户。莫笑农家腊酒浑,文火煨罐肉飘香。
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砖塔镂雕为标志,红陶标语醒客目,铁柱铜塑见精神,“中温泥釉”胜宜兴。四百年古树,佑十万民众。
老匠人瘦骨嶙峋,而目光如炬,两手粗糙却似弹钢琴。泥胎轻盈,柔如花蕊,绽出七彩光芒。小学生们仿做认真,反复失败中,只求一次成功。父母成了看客,任泥浆飞溅,不停颔首称许。
游人如织,接踵而至。不为制作,不怕空手而返。只为欣赏山乡物产奇葩,沾一沾风华灵韵,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去过郭窑!”
展厅高敞,架上瓷品琳琅满目,叫上或叫不上名称的,让我怀疑枉活了大半生。一件青花葫芦瓶,标价一万八千元,我一看咋舌。仅用五十元买回一盏老式酒壶,盛满郭窑的霞露,在文明传承的红陶小镇上一醉千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