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军旅生涯,一生的荣光


王长江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自豪。

1979年12月,我光荣入伍。刚刚跨进军营,部队即对我们这些新战士组织开展红色革命史教育活动,让大家追思先烈不忘先烈,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到团直高机连二排五班,排长和副班长是我们南阳、洛阳老乡,虽说是老乡,他们对我要求都很严格。反倒是感觉四川剑阁的班长蒲文顺对我关心些,当时投弹、单双杠成绩上不去,于是班长就带我早练、晚练“开小灶”,从而使我的军事技术得以很快提高。

高机连配发的是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我担任的是二枪手,为一枪手提供精确的航路数据。除了操课,休息时间也主动对着操场上的航模器练,也就是模型飞机,当时主要练的机种是苏联、美国的战机,识别他们的机徽、机型、高度及航路角。

约训练了10个月,连队便开赴四川西昌市普格县拖木沟靶场进行实弹对空射击。经过三天两夜的闷罐、平板铁运和摩托化行进,连队安全顺利地开进了拖木沟靶场。靶场地处大凉山,属彝族地区,军民关系特好,部队需要什么,地方和群众全力提供服务。我们全师高炮部队在靶场进行了实弹打航模机、教练机拖靶,演练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获得了从军以来的第一次连嘉奖。

次年秋天,我们连到贵州习水县寨坝山区进行夜间打灯笼夜练,每晚红红的灯笼飞上天空,随着指挥班测距由远而近的报数,只听连长一声:“放!”一时间,“哒、哒、哒、哒”的曳光弹划破夜空,只见一个个灯笼被命中落下,一时间整个山谷的夜空都是五彩斑斓的。

1981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位于市中区的13军教导大队,大队设在军大院的西南侧,设一、二、三、四中队,主要用于战后培养连排干部和部队急需的人才。我先后被分到三、二中队,主要是为这里的学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先后做过炊事员、勤务兵,学员中有成都军区、昆明军区授予的“战斗”英雄及一、二、三等战功荣立者。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学到了他们在战场英勇杀敌的军人血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1983年,我服役期满退伍回到家乡,先后从事过治安管理、民兵和公安宣传工作。工作中,时刻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事事做在前、走在前,因此年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尽管工作中遇到诸多困难,但我始终以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

2014年、2017年,我先后两次回到驻渝老部队。一次是同团直属队的通信连战友一起,再回营,老部队已旧貌换新颜,此时的车辆、枪炮已全部换装,营房也由过去的起脊房变成了楼房。让我们惊喜的是,时任111团团长、政委、参谋长都专门看望了我们这些当年的老兵,并合影留念。另一次是回到了我们的高机连,当时连队已改成高机(炮)连,装备也换了。这次炮兵营长及团政治处的同志看望了我们,并参观了连队荣誉室,这里还能看到老连长、老指导员的身影,也有我们这些老兵的连史记载。新老战友叙连史、谈友情,十分的喜庆热闹。

军旅生涯是我们这些老兵们一生的荣光,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