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尹 斌)8月17日,记者走进息县八里岔乡莲花村再生稻试验田种植基地,基地内种植的再生稻头季叶青籽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摆,收割机正在再生稻田里来回穿梭,有序进行着收割作业。看着一粒粒颗粒饱满、颜色金黄的稻谷,从收割机出粮口翻滚而下,落入运粮车中,村里种田大户张老汉满脸充满喜悦。为帮助全市再生稻种植经营主体扎实做好早头季稻的收获及割后管理工作,市农科院组成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队,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再生稻开镰收割工作。
服务队一行在息县八里岔乡莲花村实地调研了今年再生稻生产情况,了解农户对再生稻生产的技术需求,现场解答农户的生产技术疑问。从收获情况看,今年该村的几个示范户种植再生稻头季均取得较好的产量结果,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而且今年的晒田比较到位,促芽肥施也很及时,对稻茬的碾压也较轻,为再生稻的再次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收割后要及时上水施促苗肥,加强再生稻的管理,努力实现亩产吨粮的高产目标。
“再生稻是种下一茬水稻能够收获两季的水稻品种,跟普通稻相比,再生稻具有生长期短、成本低、米质优等特点。与传统双季稻相比,种植再生稻能够大大减少农资、人工、机械等成本。经过市农科院科研团队的多年研发,信阳再生稻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种植模式,具有省时、省力、节本、高产、高效等多种优点,平均亩增效益500元以上,吸引了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信阳市农科院再生稻专家丰大清向记者介绍到,“截至目前,今年全市种植再生稻72.5万亩,目前正在进行头季稻的收获阶段,从收割的情况看,头季不仅产量好,而且米质也好,众多米厂和粮食经销商正在抢收再生稻谷。”
“近年,信阳再生稻栽培新技术轻简高产高效,不仅保证了粮食产量安全,还有利于种粮大户缓解季节矛盾,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市农科院专业服务队将进一步加强再生稻的稻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技术指导,推广先进机收设备,减少损失率,提高粮食产量,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丰大清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