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工部(站、科)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内部设立的主要机构之一,主要任务是负责对敌政治宣传、策反及情报搜集和分析等工作。他们在打击敌人、瓦解敌军方面,常常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定陶县委敌工部部长的程亮,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佼佼者。他屡屡深入“虎穴”刺探军情、争取敌人“中立”或“反正”,成为一名威震鲁西南的孤胆英雄。
1942年9月的一天早晨,天灰蒙蒙的,鲁西南重镇菏泽通往20公里外定陶县的一条土道上,匆匆行走着一位20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中等身材,右肩上搭着一个打着补丁的长褂,边走边用眼睛的余光不停地观察着道路两旁的一树一物。他,就是程亮,这次去定陶执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程亮曾用名程光照、程光杰,1923年5月生于河南省洛宁县兴华镇程家岭村,1939年6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入党。1941年冬,程亮从八路军总部敌工队调到八路军第二纵队教七旅(兼鲁西南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任干事,因为懂日语,组织就让他负责日语方面的工作。期间,程亮曾代表八路军,单枪匹马闯入国民党顽军张胜太的司令部订立“双方互不侵犯协定”,并曾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到日军阵前喊话,颇得教七旅旅长、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赵基梅等首长的信任。
“小程同志,分区这次要交给你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程亮擦了一把额头上冒出的细小汗珠,又想起赵基梅头晚在菏泽亲自当面交代他的一段话:“种种情报均显示,日军最近要对我们鲁西南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但何时要对何地‘扫荡’,这个情报我们还不能掌握,军分区决定利用你懂日语的特长,派你到定陶南王店伪据点里,去窃听敌人可能用日语下达的‘扫荡’根据地的命令,以便于我军反‘扫荡’。至于以何种身份打入这个伪据点,分区已给你安排好了,让你充作伪顽都给三分面子的定陶县地方实力派、定(陶)曹(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程书勋的本家兄弟,具体任务就是当一名传令兵,专门负责接听电话……”
想着想着,程亮不自觉间加快了步伐,中午时分终于赶到南王店伪据点。
程亮将程书勋的亲笔介绍信交到把守据点的伪连长手中,伪连长仔细看了信,又问了一些有关程书勋的情况,没有发现任何破绽,说道:“我原来跟着程司令(程书勋)扛过枪,他这次举荐你这个曾在高树勋部队当过通讯兵的本家小兄弟,到我这儿混口饭吃,我哪里敢不答应啊?!好吧,就按程司令说的办,你还干你的老本行,专门接听和管理电话吧!”
就这样,程亮当天下午就顺利上了岗,成为该据点的一名通讯兵。这个据点的电话机是路过的电话线接通的,只要拿起电话机,就可以听到来往电话内容。
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程亮照常在电话机旁“认真值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程亮急忙拿起话筒,立马打了一个激灵:驻河南商丘的一个日军联队级指挥官,突然向驻菏泽、定陶、曹县日军下达“扫荡”命令,围剿驻力本屯(定陶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大村镇)的八路军教七旅十九、二十团,当天晚上出发,次日拂晓到达集合地点。
程亮放下电话,突然捂着肚子使劲“叫唤”了起来,然后以肚子痛为借口到据点外的村子找医生。他通过我方提前隐藏在该村的联络员,迅速将这一重要情报送给了部队。教七旅十九、二十团连夜转移,让敌人在次日扑了个空。
敌人的这次秋冬“扫荡”很残酷,在根据地实行了“三光”政策,前后历时10天左右。在“扫荡”期间,军分区要求程亮继续留在敌人据点里,了解敌人下一步的行动。直到敌人的“扫荡”结束后,上级才通知他返回军分区。
程亮在这个据点里住了一个月左右,不仅及时掌握了敌人“扫荡”前后的情报,同时还和该据点里一个姓王的中队长交上了朋友,启发他的民族自尊心。后来,程亮的身份在定陶一带公开后,他还偷偷找到程亮见了一面,说没有想到,当时他们据点内的一个小小通讯兵,竟是八路军的敌工部长。后来,他在程亮的进一步教育下,不断给八路军送情报、掩护过往抗日人员,为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定陶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军分区研究决定,让你到定陶县委敌工部任部长,同时兼任定陶县民主政府敌工站站长,主要任务是对定陶县境内及其附近的敌、伪、顽进行争取、分化、瓦解工作,同时做好情报工作……”日军1942年的秋季大“扫荡”刚结束,赵基梅的一席话,让程亮重返定陶。这一去,就是3年。
程亮的到来,让定陶县委书记杨用信和县民主政府县长陈励全等领导欣喜异常。他们早就听说程亮少年老成,具有丰富的敌工工作经验,特别是前不久以通讯兵身份为掩护、孤身深入“虎穴”智取日军情报的事,更是在鲁西南一带被传为佳话。
“定陶的县城、主要集镇及交通要道,目前都在伪顽的手中,并设有伪政权,到处都有敌伪据点和炮楼,他们经常出来抢粮抓人;城东北广大农村被国民党王子杰部占领,王子杰是国民党的县长,又是保安十五旅的旅长,是个地方实力派,不断残害我抗日军民;曹县以北地区的国民党特务和伪军,也勾结在一起与我为敌。我们的活动地区只有县城西南的马集、张圈等几个村子,急需通过大力开展敌伪工作,来开辟全县的抗战新局面……”程亮刚放下行装,杨用信就迫不及待地向他介绍起定陶目前极为困难、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
随后,定陶县委和县民主政府研究决定,将敌伪内部的党员关系也交由敌工部和程亮统一领导。这样一来,定陶敌工部公开的、半公开的和秘密工作的同志,共有20多人。不要小看这区区20多个人,这可都是党组织优中选优的骨干力量,是迅速打开全县抗战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接着,经县委和县民主政府讨论,确定了敌工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对全县在抗战形势中影响较大的伪据点和炮楼,先行开展工作,重点放在定陶西南的伪据点和炮楼。因为他们离根据地较近,对抗日工作的威胁自然也最大。
根据县委的这一部署,程亮和敌工部一班人马上投入了工作。他们经过梳理和研究,决定先从县城西南的李庄炮楼“开刀”。负责看守李庄炮楼的伪中队长叫张福华,是当地人,因为离根据地近,他其实更怕共产党和八路军最先搞掉他们,端了他的饭碗,所以也想和八路军拉关系。
“报告队长,外面有您两个亲戚,说要见您。”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李庄炮楼的一名伪军向张福华报告说。经张福华确认,其中那名年龄大的是邻村的村长,的确是他的亲戚,而那名小伙子他却不认识。
宾主落座,双方简单寒暄一下后,小伙子单刀直入:“我是八路军定陶敌工部部长程亮,今天是奉上级命令和你进行谈判的!”张福华闻言大惊,刚想喊人把程亮抓起来,程亮大大方方地站起来,拍了一下胸膛说:“我今天手无寸铁,任凭你处置。但请你不要忘了,你替日本人为虎作伥,八路军不会饶过你的!”
“兄弟误会了!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张福华被程亮凛然的气势镇住,赶紧自打圆场。
“你这个炮楼离我们根据地太近,对抗日有影响,我们正准备打掉它……”程亮话未说完,张福华脸色顿时突变。
程亮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暂且放你一马。不过,你今后要表面上应付敌人,暗地里帮助抗日……”张福华见事可转圜,不停地点头,一再表示,今后愿意给八路军送情报,掩护抗日工作人员,不再欺压附近群众。
在程亮他们的努力下,不久,定陶县城以外的十几个伪军据点,大多数都能同我方“和平相处”。
通过对敌、伪、顽工作的有效开展,定陶县的抗日形势逐渐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如定曹公路沿线),现在可以半公开活动了;原来的老根据地(如马集、张圈一带),则更加巩固了。抗日军民的活动区域扩大后,全县的抗日工作很快又开展起来了。
程亮和敌工部的同志们还经常利用敌伪之间的矛盾,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歼灭敌人。敌我里应外合拔掉日伪高庄据点,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
1944年初秋的一天傍晚,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这时,程亮突然接到立即去县委开会的通知,他看了看天气,预感到一定又有了重要而紧急的任务,二话没说,找了一件雨披就冲出了门。
“同志们都知道,高庄据点是去年秋敌人对我鲁西南根据地‘扫荡’后,在定陶、曹县、菏泽三县结合部构筑的一个大据点,共有5个炮楼,楼高墙厚,易守难攻,由三县日伪军共同防守。自从有了它,日伪军在这一带更加横行霸道,对我们以及这一带的群众都带来极大危害。地委、军分区决定让我们设法拔掉它。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如何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会议经过研究,决定先以敌工部为主搞准情报,提出方案。杨用信宣读完这一决定后,看了一下程亮,问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有困难吗?”程亮清了清嗓子,坚定地回答:“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一结束,程亮冒雨回到敌工部后,立即开始了相关工作。
他了解到,高庄据点原来驻有定陶日军一个分队,菏泽伪军一个中队,曹县、定陶伪军各一个分队,共200多人。后来,日军调回定陶县城,据点只留三个县的伪军,由菏泽伪军中队长统一指挥。
当时,因菏泽的伪军当权势大,把一些苦差和危险的事都派给曹县、定陶的伪军去干,引起这两个县伪军的强烈不满,他们很想早日离开这个既受气又危险的高庄,回到他们各自的驻地。因此,他们之间就形成了比较尖锐的矛盾。程亮还了解到,曹县驻高庄的伪军是曹县伪团长朱家选的部下,而程亮过去就和朱家选打过多次“照面”,彼此非常熟悉。当晚,程亮和同志们制定了“巧施离间计、里应外合端掉高庄炮楼”的作战预案。
次日天一亮,程亮就直奔曹县找到朱家选,向他说明利害关系,并趁机扩大他们与其他县伪军的矛盾,促使朱家选率领的这部分伪军能早日配合我军拔掉这个据点,同时也达到他们早日回到自己驻地的愿望。
“这个我可以考虑。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拔掉高庄据点后,我的人、枪最后必须交还给我。”在“有枪有人就是草头王”的战乱时代,朱家选这条“老狐狸”舍命也不肯舍枪。
“这个我回去后会向领导报告的。但是,你要相信,高庄据点我们迟早都会打下来的!到那时,不要说还你人、枪了,恐怕……”程亮不置可否,进一步“威逼利诱”。
“程兄弟说的,我信,我信……”朱家选满脸堆笑,不停地献媚。他同程亮交过几次手,都没有讨到便宜,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小瞧不得。
程亮回去后,马上就朱家选提出的“条件”向县委做了汇报,县委权衡利弊后,又请示了地委和军分区,最后决定答应朱家选。
接着,程亮又在曹县、定陶间往返了几次,同朱家选达成如下协议:一、战前,曹县伪军要把据点内部的人员、武器、配备、布防、地形等情况,全部如实告知我方;二、战前,曹县伪军要将道路上的障碍物(如封锁沟、鹿砦、铁丝网等)搞掉、弄通,并要靠上梯子,以便让我方部队进攻;三、战前,要设法将主要岗哨都换上曹县的伪军,还规定了战斗开始的时间、口令、联络信号等;四、战后,我方将曹县这部分伪军的人、枪全部交还给朱家选。
1944年秋天,高粱将要成熟的一个深夜,定陶县委书记杨用信、县长马冠群下达了战斗命令。当夜,杨用信、马冠群、程亮和定陶地方武装负责人程书勋等人,都参加了这一战斗。当时因为时间紧促,没有请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参加,参战人员全部是定陶的地方武装。
战斗开始后,曹县伪军果然按照事先约定的方案,给我方战斗行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我方一鼓作气打下了高庄据点的4个炮楼,然后将曹县伪军集合起来,作为俘虏带出据点,事后交还给了朱家选。菏泽、定陶伪军除被打死、打伤和被俘部分外,其余的凭着菏泽县伪军占据的最后一个炮楼,负隅顽抗。
天将破晓时,杨用信、马冠群等担心菏泽、定陶城内的日伪军赶来支援,在发动群众抢运完炮楼内的粮食、弹药等物资后,放火烧了那4个炮楼,及时撤离了战场。天亮后,菏泽、定陶城内的日伪军果然前来支援。敌人看到5个炮楼已被烧掉4个,据点内的沟、墙都被扒得七零八落,一大半的伪军已被我军打死、打伤和俘虏,知道大势已去,就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分别窜回菏泽、定陶。从此,这个深入到我根据地内部的高庄据点不复存在了。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王贞勤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