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旅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光共荣濮公山


陈茂声

历史上光山、息县有很深的渊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为一体的古光州,又因区划交叉管辖而分分合合。

“寨河晚渡”,发源于光山的寨河,直贯息潢交界要冲,河流经息县,东邻堡子口镇,西与三官庙相连,两岸绿柳成荫,烟波浩瀚,成为息县古八景之一。光山古“三台八景”之一的淮渎千帆,与息县相关。清乾隆《光山县志》载:淮渎千帆亦称淮渎清澜。淮河在县北八十里,其源出桐柏山,盖四渎之一,百折而东,万顷一碧,河伯效灵。

清人杨殿梓有诗云:“有山在城北,独无众山附。坦行九十里,行近长淮渡。恰于临镜明,髻鬟矗烟雾,而得浮光称,岂非以水故?”后世以浮光为光山别名。宋·魏了翁有《送叶元老归浮光》;柴中行“以天子命出守浮光”;清毕乘龙有《浮光客舍》;钱时雍有“初至浮光……”皆以浮光称光山。

一座翠屏对面开,孤城气象亦崔嵬。朝岚日向谯楼起,暮霭频飞女蝶来。跻岭看人微似蚁,凭栏数畜小如荄。仙翁跨鹤曾归否,甲子今知几百回。(慈泉诗草·濮山拱翠)濮公山,主峰海拔不过149.3米,但,很有历史背景。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继续开拓疆土,某天,他到外巡视,看到广袤无际的江河湖海,突然想到,如果将大山赶到江河湖海里,陆地不就扩大了吗?于是,便招来文武大臣商讨办法。可是,这么浩大的工程谈何容易,大臣们均无计可施。秦始皇明面上虽然作罢,可心里一直念念不忘,整天愁着这事。

直到有一天,修长城的监工向他报告一件奇怪的事,说很多民夫都用一条红丝线当绳,系在扁担上挑石,爬山上坡,如履平地,非常轻松。秦始皇一听,很是惊讶,连想起他一直发愁的事,茅塞顿开,心想着既然有这神奇,可否收集起来做一神鞭赶山填海?于是,便命人很快将红丝线拿来做了条鞭子。鞭子做好后,秦始皇走出皇宫,拿着鞭子试着抽山,鞭子一甩,大山真的动了起来。就这样,随着神鞭的魔力,陆地面积不断扩大,而江河湖海越来越小。

这事直接威胁到四海龙王,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便集体禀报了玉皇大帝。玉帝听后,也感到问题严重,如果江河湖海都被填了,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从何而来?于是,立即派太白金星下凡,一看究竟。此时,秦始皇正准备赶濮公山,只是由于劳累,决定休息一日再赶。太白金星为阻止秦始皇不顾后果的行为,趁夜深人静用假鞭偷换了秦始皇的真鞭,自此,才使得濮公山幸运地保存下来,不然,早已成为江海中的石头了。

宋时臣相王安石也曾到过濮公山,他在南巡赈灾时,途经息县,于一日清晨登山赏日出,突然发现山坳里有束亮光,很是好奇,走近一看,原来是太阳光照射石头所致,兴奋中他提笔写下“太阳碑”三个大字,成为濮公山珍贵的标记。

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的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对濮公山情有独钟。公元1080年年初,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被流放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的他,满怀忧伤地离开京城汴梁,向流放地黄州一路南行。当到达息县,受到地方官员和追随者的热情接待,舒畅中他渐渐忘却了被贬的苦楚,与官员们品茶论道,同百姓了解风土民情。当得知城南有一濮公山,王安石曾到此时,兴致备致,决定到濮公山一游。在县令的陪同下,苏东坡一行兴致勃勃地登上濮公山顶,举目北望,一马平川的汴梁不堪回首,而眼前的山川景色让他惊喜而畅然,便随即命侍从拿出笔墨纸砚,挥毫留下了“东南第一峰”的墨宝,并久久伫立山顶。想必此时他的心境是复杂的,眼前明亮的光辉许能遮盖心中的阴暗,更加坚定他对世事无常的从容面对,更加淡泊地看待世态炎凉,更加坦然地走向漫漫贬谪路,心里多少得到些许慰藉。

正因为濮公山在秦始皇眼里是一颗不可多得的填海石子,才特意来此欲将其掳走,正因为息县为自北向南由平原向丘陵过渡带,才使得王安石、苏东坡等名臣大家路过时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欣然提笔,留下千古墨宝,为濮公山增容、增辉。

文化厚重的濮公山,作为光山、息县筋脉相连、资源共享的古老地标,是光、息两县共同的荣耀。随着近年濮公山旅游、水产养殖、林果业种植等项目的开发和拓展,一个以工业园区、农业区和生态园区为核心,以加工业、房产、旅游、渔业、林业、餐饮等行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已成为万木葱郁,山水相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四海游人络绎不绝探奇的打卡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