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姚俊婕:以信阳符号 焕陶瓷新彩


本报记者 李亚云

一抔泥土入火涅槃,出落成流光溢彩的陶瓷,一遍遍打磨和施釉,造就传世的泥塑传奇。陶瓷——始于土,成于火,作为原始的器具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史跨越千年历史长河流传至今。

在平桥区小桥胡同,就有这么一间工作室,它延续着传统的手艺,又为陶瓷技艺增添了“信阳色彩”。步入小桥胡同,别具一格的青白陶瓷工作室很有辨识度。工作室的创办人姚俊婕是一名90后,毕业于信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她已经坚守陶艺十年有余。

姚俊婕与陶艺结缘是在2013年。“2013年,我在信阳创办了不陶不器工作室。这期间,我一直从事陶艺相关设计创作、教学、非遗传习等活动。2021年,作为平桥区专业人才项目引进进驻小桥胡同,创办了青白陶瓷工作室。”

近年,姚俊婕的陶艺事业在信阳扎下根,渐渐抽枝展叶,不断结出新的果实。前不久,姚俊婕携信阳陶瓷亮相香港展会,在中国文化和旅游IP授权系列活动中,姚俊婕携“鸳鸯双婵带盖罐”“编钟盖碗”“天灯泡瓶”“天灯手把杯”4套作品参展,信阳文化引众人瞩目。

参展的这几件作品可谓是姚俊婕的“代表作”。它们各具特色,功用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携带着信阳文化的符号,讲述着古老申城的传统文化与新生故事。

其中,鸳鸯双蝉茶罐是由信阳博物馆和青白陶瓷工作室联合研发的。它以信阳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鸳鸯双蝉带盖罐”为原型,施以天灯窑不同釉色,古韵中透着新意;编钟盖碗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出土于信阳长台关的青铜编钟,以厚重的楚风底蕴和历史意义,结合茶都信阳属性和天灯窑千年古韵设计的一款盖碗茶器,再现申城楚韵……

作为一名信阳姑娘,姚俊婕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以脚步丈量热爱,为传播家乡文化不断创新出彩。姚俊婕表示:“作为青年陶瓷艺术人,我将扎根信阳本土,挖掘信阳陶瓷历史,特别是要结合信阳文物和天灯古窑的特点,创作更多具有信阳文化符号的陶瓷作品,传播信阳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信阳故事。”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