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统筹解决涉水问题 提升城市洪涝韧性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今年是我市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和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市第三年。记者了解到,三年来,我市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解决城市涉水问题,提升城市洪涝韧性,海绵城市项目建成区成效已经显现。

6月4日开始,我市迎来新一轮降雨,一些地方出现了大到暴雨。据气象部门统计,截至6月5日6时,市中心城区平均降水量37.1毫米。中心城区完成海绵化建设的新五大道、平桥区工商局家属院等都未出现积水现象。

6月4日,平桥区工商局家属院。虽然家属院门前的幸福路路面比小区路面要高出不少,但小区院里一直没有出现积水现象。“多亏了前段时间的海绵城市改造。”小区居民邱大爷说。小区院里的空场原本都是水泥地,这在平时没什么,可一旦下雨,小区院里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路上、楼顶上的水都往小区院里流并快速出现积水,出行非常不便。在家属院的海绵化改造中,西半侧的水泥地一部分改成了透水材料,一部分建成了地市低洼的小景观,景观里设置了几个排水孔,一下子就把小区的排水问题给解决了。“看着还养眼。”邱大爷高兴地说。

市区新五大道本轮降雨也没有出现积水现象。新五大道在海绵化改造过程中,调整了道路空间资源过多分配给机动车道的布局,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加入了低于路面的绿化带,绿化带中间以鹅卵石打底,并种植了水杉、芦苇、美人蕉等植物,地势稍高一些地方设置了排水篦子。“别小看这个绿化带,海绵化的很多功能都在这里。”信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海绵办)工作人员杨宝童说。据他介绍,新五大道海绵化改造扩建了原先标准偏低的雨水管道,改造了雨污混错接,消除了道路易涝积水点与雨污混错接点,并种植了10余种本地海绵植物,美观又实用的下沉式生物滞留带有效促进了雨水下渗与就地消纳,少量雨水就地消纳,大量雨水可经排水系统进入城市雨水管,平时还能看看风景,新五大道成为“内外兼修”的景观大道、智慧大道与海绵示范大道。

同样,百花园区域也完成了海绵化改造。如今,生态水系、雨水花园、下沉绿地、植草沟、蓄水池、健身步道等海绵设施在百花园区域随处可见,“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高品质休闲活动空间迎面而来,“逢大雨必涝”“只有草木不见水”的尴尬也被消除。

杨宝童介绍,2021年以来,我市实施了包含海绵型社区、海绵型公园、雨洪行泄通道、内涝积水点治理等155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市立足构建“七山环抱、两湖相映、一河带城、水网纵横”的山水海绵城市生态格局,从统筹区域流域治理、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基础设施建设、海绵社区打造等重点切入,精心打造南湾片区、湖东片区、羊山百花园(青龙河流域)片区等三大精品示范区和北湖海绵管控示范区;建成羊山森林植物园(海绵公园)、浉河景观带(生态河道)、新五大道(海绵道路)等一大批绿色生态海绵项目。目前,已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31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在流域层面统筹实施生态治理,结合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计划,优先打造三大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批海绵城市精品典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助力信阳市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安全韧性”的生态宜居家园,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的城市品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