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相
2023年5月6日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立夏。《历书》中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的5月5日至7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为“春尽日”。
立夏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是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即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很快,全国上下都会沉浸在收获小麦、油菜的喜悦之中。
《逸周书·时讯解》载曰:“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这是在说,立夏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从中不难见出,立夏时节万物长的欣欣向荣景象。在古代时,国家都很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据史记载,在周朝时,立夏当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节气,有一些民间习俗,如在一些地区,有着“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这就称为“撞蛋”。立夏当天,吃过中午饭后,一些地区还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边秤人,一边讲着吉利话。还有一些地区,在立夏当天,有喝立夏粥的传统,说是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可以看出,所有的立夏习俗,其实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的饮食中,要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从古至今,中国勤劳善良的老百姓顺天时、应节令,总结出每个节气的特点,对应制定出饮食的配比、耕作的安排,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冀。愿立夏之后丰收在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